说起这个私募收益排行2021这事儿,那会儿我还真花了不少功夫去扒拉和整理。不是专业的哈,纯粹就是自个儿好奇,想看看那些有钱人的钱都往哪儿投,哪些私募大佬在那一年是真的牛。
我的折腾起点
那大概是2021年底,也可能是2022年初,具体时间记不太清了。当时市场风云变幻的,我就寻思着,这一年下来,到底哪些私募给客户赚到大钱了?就喜欢自个儿动手丰衣足食,不喜欢听别人说啥就是总得自己去瞅瞅才踏实。
开始动手找数据
第一步,肯定是上网搜。 我记得当时在搜索引擎里敲了好多关键词,什么“2021年私募收益排行”、“顶级私募2021年战绩”、“百亿私募哪个强2021”之类的。搜出来那叫一个五花八门,各种榜单,各种说法,看得我眼都花了。
第二步,筛选信息源。 网上东西太多,有些一看就不太靠谱。我就学乖了,专门找那些看着比较正规的财经媒体报道,或者一些专门做私募基金数据统计的平台发布的信息。虽然有些平台可能要注册啥的,但为了搞清楚,也认了。
第三步,记录和整理。 我当时是开了个Excel表格,或者有时候干脆就拿个小本本,看到一条觉得有用的信息,就赶紧记下来。主要关注几个点:
- 私募公司的名字。这个必须的。
- 代表产品的收益率。这个最关键,但我也知道,单个产品不代表全部,所以后面也会关注平均收益。
- 统计截止日期。这个很重要,不同榜单截止日期不一样,收益可能差不少。我尽量找截止到2021年年底或者接近年底的数据。
- 私募的规模。特别是那些百亿规模以上的,我觉得更有代表性,毕竟盘子大,操作难度也大。
- 策略类型。比如是股票多头,还是量化,还是宏观对冲啥的,虽然我不全懂,但知道个大概分类也有助于理解。
整理中发现的“宝贝”
捣鼓了一阵子,慢慢就有谱了。我记得当时印象特别深的几个:
比如,在那些管理规模上百亿的私募里面,冲积资产那年的收益数据我记得非常亮眼,好像有个产品收益报出来有百分之七八十,简直了!还有个叫正圆投资的,收益率也是相当靠前,百分之六七十的样子。这两家当时在圈子里讨论度挺高的。
我还特地留意了一下,这些顶尖的百亿私募,他们用的策略也各有不同。有的是主观选股做多头的,有的可能也用量化模型辅助。
当时我还看到一些数据,说有些私募如果看近五年的长期业绩,那更是不得了。比如提到迎水投资和林园投资,五年下来收益都是好几倍,这长期复利的力量确实惊人。
对于量化私募这块,那几年也挺火的。我记得好像鸣石投资、佳期投资这些,在百亿量化私募里面,2021年的表现也都是排在前面的。
我还看到一些“黑马”型的,比如某个叫“匠心全天候”策略的产品,爆出来收益率高得吓人,好像是说超过了1400%!不过这种超高收益的,我一般会多打个问号,会去看看是不是规模很小,或者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情况。
对,还有个数据点,说有些公募基金经理也很猛,比如前海开源的崔宸龙,他管的基金收益率也是翻倍的,这个虽然不是私募,但当时也顺带关注了一下,毕竟都是投资嘛
实践后的感悟
信息真伪辨别很重要。 网上信息太多,有些数据来源不明,或者统计口径不一样,得自己多对比,多分析。我当时就发现,不同榜单对同一家私募的收益统计,可能因为产品选取不同、时间节点不同,结果会有点出入。
看收益不能只看一年。 短期爆发力强的,不一定能长期稳健。我后来也开始留意那些能提供三年、五年业绩排行的信息,这样看得更全面点。
再者,规模也是个考量因素。 小规模私募船小好掉头,可能会做出惊人收益,但百亿以上规模还能保持高收益,那确实说明管理能力不一般。
这些排行看看就不能当投资建议。 毕竟都是过去式了,市场天天在变。我整理这些,纯粹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想了解一下市场的动态和那些厉害的操盘手是怎么做的。真要自己投资,那还得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足功课才行。
整个过程下来,虽然有点费时费力,但感觉自己对私募这个圈子,特别是2021年的业绩情况,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了解。这种自己动手去挖掘和梳理信息的过程,对我来说还是挺有意思的。分享出来,也就是给大家看个乐呵,看看我这点瞎折腾的经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