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又来跟大家嘮嘮嗑,分享点我自个儿的实践心得。今天的主题,就是这个《300752千股千评》。说起这个,我可真是有段折腾的经历。
最初的懵懂与跟风
记得刚开始接触股票这玩意儿的时候,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那时候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上网到处看各种“大神”的分析,什么“千股千评”,哪个股票代码后面跟着一堆看涨看跌的,我都挨个瞅瞅。看到哪个说得热闹,或者推荐的人多,就容易心动。300752这只票,当初也是这么进入我视线的。有人说它“强势上涨,可逢低买入”,也有人说“短期有潜力,目标价XX”。当时觉得,哇,这么多人看应该差不了?
第一次尝试与迷茫
我就试探性地关注了一下。每天盯着盘面,心里七上八下的。看到它涨一点,就觉得那些“千评”说得真准;跌一点,就开始怀疑人生,想着是不是哪个环节出错了。我记得有段时间,看到消息说“隆利科技10月12日盘中最高价报20.0元”,那时候心里那个激动,觉得马上就要起飞了。但好景不长,过段时间又看到数据说“下跌2.77%,主力资金净流出282.08万元”,一下子又给干蒙了。
那段时间,我发现光看别人的“千股千评”太被动了。张三说李四说坏,王五说再等等。有时候看到一些评论,比如“晚上的隔夜挂单像弹簧,越压越涨没商量!垃圾而已”,这种情绪化的东西,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好是坏?
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后来我就琢磨着,不能老是听风就是雨。我得自己学着去分析,去理解这些数字和消息背后的东西。于是我开始搜集关于300752(隆利科技)的各种信息。不只是看别人嚼烂了的“评论”,我还尝试去看它的公司公告,了解它的主营业务,看看行业动态。
我发现,这公司是搞背光显示的,好像跟汽车智能化、消费电子这些概念有点关系。我又去找一些研报,虽然很多专业术语看得我头大,但大概能知道机构对它的预期是什么,比如“预测2022年放量到3亿利润,2023年6个亿”这种。这些预测我也只是参考,毕竟市场变化快。
我还学着看一些简单的技术指标,比如成交量、换手率。比如看到“换手率2.49%,成交量3.84万手,成交额7054.24万元”这样的数据,我会对比它平时的量,想想这意味着什么,是活跃还是沉寂。
形成自己的判断逻辑
慢慢地,我不再是简单地看别人给出的“买入”或“卖出”建议了。我会把搜集到的信息整合起来:
- 基本面:公司是干嘛的?行业前景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核心技术或者大客户?
- 消息面:最近有没有什么利好利空消息?大股东有没有什么动作?
- 技术面:股价目前处于什么位置?成交量配合得怎么样?(这个我还是初学,不敢说精通)
- 市场情绪:看看股里、论坛上大家的情绪,但这个只做参考,不能当真。比如那些喊“明天+8%以上或者涨停”的,听听就
就拿300752来说,我梳理了它的主要看点,比如车载显示的需求。我也会关注它的风险,比如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波动等等。我还会留意不同时间节点的信息,比如2023年10月13日收盘价17.43元,到了2025年5月21日报收18.24元,这中间经历了什么波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都会试着去分析。
我不再期望通过看几篇“千股千评”就能找到金钥匙。我明白了,所谓的“千股千评”,更多的是不同人基于不同信息、不同角度、不同目的发出的声音。有些是真心分享,有些可能就是为了吸引眼球,甚至还有些是别有用心的。
实践总结与感悟
我对300752或者其他任何一只股票,都会先进行一番自己的“尽职调查”。我会去翻看它的资料,分析它的财报(虽然看得不是很深),结合市场情况,形成自己的初步判断。这个过程可能比直接看别人的结论要费时费力,但我觉得心里踏实多了。
我的实践就是,不要盲从任何单一的“千股千评”。要学会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别人的观点可以作为参考,但最终的决策还是要基于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毕竟投资这事儿,盈亏都是自己的嘛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总比稀里糊涂地被人带着跑要强得多。
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启发。记住,实践出真知,自己动手去研究,总能学到东西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