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我这老胳膊老腿的,不知道怎么就迷上刷航天方面的新闻,特别是跟电子沾点边的,感觉挺有意思。
一开始也没啥特别的,就是手机上偶尔推送嘛什么火箭又上天,卫星又入轨。后来看着看着,就有点上心。就喜欢琢磨点实际的东西,不太爱看那些虚头巴脑的。看火箭发射,除看个热闹,我就老琢磨,这大家伙,里面得有多少电子玩意儿在跑?
追踪过程是这样的
我没啥特别渠道,也就是看看新闻,刷刷短视频。有时候看到个发射成功的消息,比如前阵子那个“长征”系列的,还有那个民营的叫啥“谷神星一号”的,一下子送上去好几颗卫星,我就点进去多看几眼。
重点来,我不是看它飞多高多快,我就特别留意那些介绍,有时候会提到什么“测控系统”、“导航制导”、“遥测数据”这些词。虽然咱不是专业的,听不太懂具体门道,但我就想,这背后肯定是一堆复杂的电路板、传感器、处理器在玩命工作。
你想想,那玩意儿飞那么老高,环境又差,什么震动、辐射、温差,对电子设备的要求得多苛刻?
- 可靠性要求极高: 平时咱用个手机、电脑,偶尔死个机、卡一下,重启就好。这火箭卫星上天,哪个零件出点毛病,那可能就是大事儿,几亿甚至几十亿可能就打水漂。所以我就琢磨,他们的电子元器件,得经过多少轮测试筛选,那质量得多过硬。
- 集成度高: 地方就那么点大,还得塞进去那么多功能,控制、通信、数据采集,想想都头大。这得把电路设计得多精巧,集成度得多高才行。
- 自主化程度: 现在老说自主研发,我看新闻里也常提,什么核心元器件国产化之类的。我就觉得挺实在,这东西不像衣服鞋子,核心技术得抓在自己手里才踏实。看到那个什么“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的技术突破,还有那个什么二子级动力系统试车成功,虽然讲的是发动机,但控制这些大家伙的电子系统肯定也跟着升级换代,复杂程度又上一个台阶。
琢磨出来的体会
看多这些新闻,再对比下咱们平时接触的消费级电子产品,就感觉完全不是一个次元的东西。咱们平时追求的是新功能、快迭代,人家那是把“稳”字刻在骨子里的。
我就发现,关注这些“航天电子重大新闻”,不只是看个国家实力展示,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和思考。它让我知道,咱们日常生活中很多觉得理所当然的技术,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在这些尖端领域一点点啃硬骨头、追求极致稳定性的结果。
现在每次看到又有火箭成功发射,又有空间站传来新消息,或者什么新的卫星平台搞出来,我这心里头,除自豪,还有一种对那些默默无闻搞电子、搞控制的工程师们的佩服。真不容易,也真厉害!继续关注着,看看后面还有啥新进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