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中期票据那点事儿
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们公司之前发中期票据(MTN)那档子事。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咱们非金融企业找钱的一种方式,直接去银行间市场借钱,期限一般比短融长点儿,比公司债可能短点儿,所以叫“中期”。
为啥要搞这个?
起因很简单,公司发展需要钱呗。当时手头项目铺开了,流动资金有点紧,银行贷款额度用得差不多了,利率谈着也费劲。几个领导碰头合计了一下,觉得可以试试这个中期票据,听说流程相对灵活点,也能补充点中长期资金,稳定军心。
动手前的准备
这事儿不是拍脑袋就能定的。得内部通过,我们开了好几次会,从董事会到我们这些具体干活的部门,反复讨论发行规模大概搞多大,钱借来打算用几年,用在哪些项目上。这些都得想清楚,不然就是瞎搞。
找“领路人”——选承销商
内部定了调子,下一步就是找合作银行,也就是主承销商。这步挺关键的,相当于找个“中介+指导员”。我们接触了好几家银行,让他们各自给我们出了初步方案,讲讲他们的优势,以前都帮谁发过,成功率怎么样,费用怎么收。综合比较下来,选了一家感觉比较靠谱、经验也足的银行来牵头做这个事。
最头疼的环节——准备材料
选好承销商,人家就开始指导我们准备一大堆材料了。那段时间可真是忙得够呛!
- 翻箱底找数据: 过去几年的财务报告得整理出来,审计报告也得是干净的。
- 写“家书”: 就是那个募集说明书,这玩意儿是重头戏。得把公司是干嘛的、经营怎么样、财务状况好不好、这回借钱准备干啥、以后打算怎么还钱,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承销商那边带着律师、会计师轮番地审,我们内部财务、法务、业务部门也是一遍遍地核对、修改,确保信息真实准确,不能有半点虚假。
- 评个级: 还得找个信用评级机构来给我们公司评个级,看看我们的信用怎么样,这也是给投资人一个参考。
这个过程反反复复,细节抠了又抠,生怕哪个数据错了,哪个说法不合规。那段时间,加班是家常便饭。
报送和等待
所有材料按要求准备齐全,装订成册,然后由主承销商正式提交给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去注册。提交上去之后,心里就有点七上八下的,等着那边的反馈。有时候会收到一些反馈意见,让补充材料或者修改说明,我们就得赶紧配合承销商弄好再报上去。
临门一脚——发行
等交易商协会那边通知说接受注册了,心里那块大石头先放下了一半。接下来就是跟承销商一起商量具体的发行时间窗口、票面利率怎么定。承销商会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给我们建议。确定好发行日期,承销商就开始组织承销团去市场上找买家(投资人)。
发行那天,大家都有点小紧张,盯着承销商那边的消息。还市场反应还不错,额度顺利卖出去了,钱也按时打到了我们公司账上。
钱到手之后
钱到账了,这事儿还不算完。我们得严格按照募集说明书里说的用途去用这笔钱,不能乱花。之后每年还得按时披露财务报告,付利息,到期还本金。这些都是规矩,得一直遵守着。
搞一次中期票据,前后折腾了好几个月,确实挺费心费力的,涉及到公司内部好几个部门的协调,还得跟银行、律所、会计所、评级机构这些外部伙伴密切配合。但好处也明显,确实给公司融到了发展急需的资金,而且是直接融资,某种程度上也提升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形象。算是一次挺有价值的实践经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