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跟大家唠唠这个股票搞“非公开增发”这事儿,到底是天上掉馅饼还是地上挖大坑。
这玩意儿刚出来那会儿,我也挺懵的。手里拿着几只票,冷不丁就看到公告说要“非公开增发”,心里就咯噔一下。第一反应就是上网瞎搜,想搞明白这到底是好事儿坏事儿。
那时候,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次我持仓的一个票发公告,说要增发。好家伙,第二天直接给我来了个涨停。当时那个激动,觉得这肯定是大利公司要搞大动作了,赶紧加仓!结果?没几天就给跌回来了,还不如之前。这一下子就把我打醒了,光看市场反应,或者听别人瞎咋呼是没用的,得自己琢磨。
我就开始琢磨这事儿了,到底增发是图个
后来我慢慢发现,这事儿不能一刀切。它有点像什么?就像你家亲戚跟你借钱。借钱这事儿本身,说不上好坏,关键得看:
- 谁来借?(不,是谁来买这个增发的股票?)如果是那种有实力的大机构,特别是行业里的大佬,或者是能给公司带来资源的战略投资者,那感觉就不一样了,说明人家看好你,愿意真金白银地投进来。要是找一些乱七八糟、没啥名气的对象,那心里就得打个问号了。
- 借钱干嘛用?(也就是募集来的钱打算投到哪里去?)这是最关键的。要是公司说,这钱我要拿去建新厂、搞研发、买核心技术,而且这项目听起来还挺靠谱,能给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增长,那多半是好事儿,虽然可能得等一段时间才能见效。但如果说,这钱就是“补充流动资金”或者“还银行贷款”,那就得小心了。说白了,可能就是公司缺钱花了,这种增发往往没啥想象力,甚至可能是个坑。
- 以什么价格“借”?(增发价格怎么样?)增发一般会比市价打点折。折扣太大,对我们这些老股东就不太友好了,等于我们的股份被稀释得更厉害了。价格定得比较公道,甚至接近市价,那说明参与方对公司未来还是挺有信心的。
我的实践经历分享
我给你讲个我亲身经历的事儿。几年前我手里有个票,搞技术的,突然说要非公开增发。我第一时间就去看公告。
第一步,我看对象。发现参与认购的有几家都是业内挺有名的基金,还有一家是跟它业务有合作的大公司。这点感觉还行,不是随便找来的。
第二步,我看用途。公告里写得挺细,说这回募集的资金,大部分要投到一个新的研发中心,专门搞下一代技术,还有一部分是扩大现有产品的产能。这听起来就比较靠谱,是实实在在要做事的样子。
第三步,我看价格。增发价比当时的股价大概打了九折。不算特别低,可以接受。
第四步,我还去翻了翻这公司以前干的事儿。发现他们之前说的项目,大部分都落实了,不是那种只会画大饼的公司。
综合这几点,我当时判断这个增发对公司长期发展应该是好事。虽然短期股价可能会因为股份多了有点压力,但我没卖,甚至后来回调的时候还加了点。
后来怎么样?短期确实墨迹了一阵子,但大半年后,那个新研发中心的消息开始多了起来,新产能也慢慢释放了,公司业绩也跟着上来了,股价自然也就水涨船高。这是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我也遇到过反面的。另一个票,也是增发,但一看,对象不认识,钱说是补充流动资金,价格折扣还挺大。我当时就觉得不妙,赶紧就跑了。后来那票果然一直表现不咋地。
所以你看,这事儿真没法简单说利好还是利空。
对我来说,现在的经验就是:看到“非公开增发”的公告,别先激动,也别先害怕。静下心来,把公告仔仔细细看一遍,搞清楚上面说的那些关键点:谁来买?钱干价咋样? 再结合这个公司平时靠不靠谱,过去的承诺有没有兑现,心里大概就有个数了。
最终还是要自己做判断,不能光听消息,也不能只看股价一两天的反应。这市场里,没啥绝对的灵丹妙药,都得自己下功夫去研究、去实践、去今天就先唠这么多,希望能对大家有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