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新兴成长基金,不少人都觉得是块肥肉,想着能捞一笔。我刚开始也是这么想的,那时候刚有点闲钱,听人家说哪个涨得好就跟着买点。
我咋开始琢磨这事儿的?
结果?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买进去没多久,市场一波动,心里就七上八下的。有时候一看,基金经理换人了!这心里就更没底了。你说这新兴产业,变化快,机会多,风险也大。你要是光听个名头就冲进去,那多半是要交学费的。
记得有一次,我一个哥们儿,就踩了个大坑。他也是听消息买了个所谓的“明星”新兴成长基金,当时宣传得天花乱坠,说未来的风口,一年能翻几番。结果那基金经理风格突变,重仓的行业又刚好遇到政策调整,一下子亏了不少。他天天唉声叹气的,饭都吃不香。这事儿对我触动挺大的,我寻思着,这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能这么稀里糊涂地就没了。
后来我是咋干的?
从那以后,我就下决心自己好好研究研究这玩意儿。我先是找了市面上好几只名字里带“新兴成长”的基金,把它们拉出来排排坐,挨个对比。
第一步,我就去看它们到底买了些啥股票。我把它们的前十大持仓股都列出来,看看都是些什么行业的,这些公司具体是干嘛的。虽然那些财务报表、行业分析看得我头都大了,但硬着头皮也得看。我发现,有些基金虽然叫“新兴成长”,但它买的股票,有些也不是那么“新兴”,或者说“成长性”到底多大,也得打个问号。
第二步,我就特别留意那些基金经理。我去看他们以前管过的基金业绩怎么样,投资风格稳不稳,是不是经常换来换去的。有的基金经理在这个公司干两年,跳到那个公司又干两年,这种我就不太放心。我还找了一些基金经理的访谈来看,听听他们对市场的看法,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感觉一下这人靠不靠谱。
第三步,我开始关注基金的规模。太小的基金,怕它运作不稳定,或者哪天就清盘了。太大的基金,又怕它船大难掉头,不够灵活,抓不住那些真正早期的小而美的成长机会。
第四步,我还得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比如,现在政策支持哪些新兴产业,哪些行业处在风口上。风口上的猪不一定都能飞起来,还得看基金经理有没有那个眼光和本事挑出真金白银。
我咋整的?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我心里大概就有数了。我没敢一下子把所有钱都投进去,而是选择了一两只我觉得投资逻辑清晰、基金经理靠谱、持仓也比较符合我对“新兴成长”理解的基金,然后开始小额定投。
这么操作下来,虽然没法保证一定能赚大钱,但至少心里踏实多了。我知道我买的是什么,为什么买它。市场涨了,我高兴;市场跌了,我也能沉住气,因为我相信这些新兴产业长远来看还是有前景的。
所以说,这新兴成长基金,听着挺美,但真要上手,还是得自己多做功课,别当甩手掌柜。你得亲自去了解,去分析,去跟踪。不然,很容易就成了别人收割的“韭菜”了。我这实践记录,希望能给大伙儿提个醒,投资这事儿,还是得自己上心才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