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就来聊聊“汇通”这事儿。也不是啥高深玩意儿,就是我自个儿捣鼓的一点小经历,给大家伙儿分享分享,图个乐呵,也算是个记录。
起因:为啥要折腾这“汇通”
话说,我这人平时就喜欢瞎琢磨。最近手头上有好几个零零散散的活儿,数据东一块西一块,看得我头都大了。你想想,这边是客户给的表格,那边是系统导出的记录,还有些是同事随手发来的文本文件。每次要汇总个都得开好几个窗口,复制粘贴,眼睛都快瞎了。我就寻思着,这不行,得想个法子把这些玩意儿“汇通”起来,弄到一个地方,方便管理和查看。
第一步:摸索和尝试
我琢磨着用最原始的办法,就是建个大Excel表,把所有东西都往里头塞。弄了没两天,我就发现这玩意儿太笨重了。数据量一上来,Excel打开都费劲,筛选排序也卡得要死。而且不同来源的数据格式也不一样,手动统一格式简直是噩梦。
然后我就想,有没有啥现成的工具能帮我一把? 我在网上海淘了一圈,也问了问身边的朋友。有人推荐用数据库,说那玩意儿专业。我一听头都大了,数据库那东西,我还得学SQL语言,还得装环境,太麻烦了,我这三脚猫的功夫可整不明白。
后来我瞅见有那种笔记软件或者一些轻量级的数据管理工具,说是能导入不同格式的文件。我就挑了几个评价还不错的,挨个试用了一下。
- 试了A软件,导入倒是方便,但是整理起来还是不顺手,感觉不够灵活。
- 又试了B软件,界面花里胡哨的,功能一大堆,结果我常用的就那么几个,大部分都用不上,还占地方。
折腾了一圈,感觉都不太满意。要么太复杂,要么太简陋。
峰回路转:找到个“笨办法”
就在我快要放弃,准备老老实实用回Excel的时候,我突然灵光一闪。我寻思着,我主要的需求不就是把不同地方的数据汇集起来,然后能方便地流通查看嘛重点是“汇”和“通”。
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高级工具,而是把手头现有东西用好的思路。我选择了一个非常朴素的方案:
第一,统一中转站。 我找了个我用得最顺手的云盘,开辟了一个专门的文件夹,命名就叫“数据汇通中心”。不管啥来源的数据,我都先一股脑儿丢进去。这解决了“汇”的问题,至少东西都在一个篮子里了。
第二,规范命名。 这是关键一步!以前我文件命名都特随意,找起来费劲。现在我强制自己,所有扔进去的文件都按照“日期-来源-内容提要”的格式重新命名。比如“20231026-客户A-订单数据.xlsx”或者“20231027-系统后台-用户行为日志.txt”。这么一弄,文件列表一下子就清爽了,一眼就能看明白。
第三,简单处理和链接。 对于那些需要频繁查看和关联的数据,我还是用回了Excel,但不是把所有数据都塞进去。我建了一个总的索引Excel表,里面不存具体数据,而是存那些重要文件的文件名和摘要,偶尔会加上几句备注,或者直接放个文件夹的路径(不能直接点击打开那种,就是个文本路径,提醒我去哪里找)。这样,这个索引表就很轻量,打开飞快。需要看具体数据的时候,我再根据索引去找对应的原始文件。
实践效果与感悟
你还别说,就这么个简单的“笨办法”,效果出奇的我现在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把各个渠道来的新数据,按照规范命名扔到那个“数据汇通中心”文件夹里。然后花个几分钟更新一下我的总索引Excel表。
这么一搞,起码有几个好处:
- 查找效率大大提高。 以前找个数据得翻半天,现在直接看索引或者在文件夹里按命名规则一搜就出来了。
- 心里有底了。 所有东西都在一个地方,不会再有“哎呀那个文件我放哪儿了”的焦虑。
- 协作也方便了点。 如果需要把某些数据给同事,我直接把规范命名后的文件发过去,或者告诉他去共享的“汇通中心”按啥名字找,他也一目了然。
我这法子肯定不是啥高科技,更谈不上什么自动化智能化。对于那些数据量特别巨大,或者需要复杂分析处理的场景,肯定是不够用的。但对于我这种日常工作中的零散数据管理,应付起来是绰绰有余了。
有时候遇到问题,不一定非得追求什么高大上的解决方案。返璞归真,把手头最简单的工具用理清思路,也能把事儿办得妥妥帖帖。这可能就是我理解的“汇通”之道,先汇集,再打通,让信息和数据能够顺畅地流动起来。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希望能给大家伙儿一点小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