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捣鼓“爱慕股份”那股的事儿。也不是说我天天泡在里头,就是时不时会点进去瞅瞅,看看大家都在讨论些也算是我自己获取信息的一个小途径。
我的围观起点
最初接触这玩意儿,还是因为有段时间对爱慕这家公司本身比较好奇。你说做内衣的,还能上市,肯定有它的门道。然后我就寻思,除了看那些正儿八经的研报、新闻,股这种地方,虽然信息杂乱,但有时候也能看到点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散户们最真实的想法和情绪。
实践过程:潜水与筛选
我的习惯是这样的:
- 第一步,打开软件找组织:我会先打开我常用的那个股票软件,然后搜“爱慕股份”,一般旁边或者详情页里头就有个“股”或者“讨论区”的入口,点进去就行。
- 第二步,先粗略浏览一番:进去之后,哇,那帖子可就多了去了。各种标题,有红彤彤的看涨的,也有绿油油唱衰的。我会先快速拉一遍,看看最近大家都在聊些啥热点,是讨论业绩,还是股价波动,或者是公司有啥新动向。
- 第三步,重点看些“有料”的:有些帖子一看标题就是纯情绪发泄,那种我就直接略过了。我会留意那些看起来像是认真分析的,比如有人会贴出自己找到的数据,或者对公司的一些战略做解读。就算是这种,我也只是看,心里会有个谱,但不会全信。
- 第四步,观察“风向”:有时候,看股能感觉到市场情绪的变化。比如,要是连续几天里头骂声一片,或者反过来,一片叫那可能就代表短期内大家的情绪比较极端。这对我判断市场热度有点参考价值。
- 第五步,结合其他信息源:光看股肯定不行。我还会结合看看公司发的公告,比如那个什么“23年年报”里提到他们用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搞宣传,链接消费者啥的。还有行业新闻,比如啥商业联合会统计的爱慕品牌市场占有率之类的。把这些信息和股里的讨论放一块儿瞅瞅,就能更立体一点。
我的一些小感悟
捣鼓下来,我发现股这地方,真是鱼龙混杂。
你比如说,经常看到有人喊“主力疯狂逃,散户拼命进!”或者反过来说。还有人说“奶茅科技,明天不秒板你的筹码就没了!”听着都挺唬人的。有时候也看到一些相对理性的讨论,比如有人分析“爱慕估值高不高”、“有没有技术门槛”这类问题,觉得新股的估值方法可能不太一样。
我还注意到,有些消息灵通的,会提到公司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像是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这些,去做品牌推广。这说明公司也在努力跟上时代,搞数字化营销。
股价波动的时候,股里就更热闹了。一会儿“快速反弹,5分钟涨超2%”,一会儿又“周跌幅多少多少,五连跌”。这些信息,看看就真要操作,还得有自己的判断。
我把逛股当成一种了解市场情绪和获取多元信息的方式。 我不会因为它里面的某个言论就轻易做出买卖决定。我的实践就是,多看、多思、多对比,然后形成自己的看法。这过程,也算是给自己积累经验了。毕竟股市有风险,咱自己的钱,还是得自己负责不是?
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以后有啥新捣鼓的,再来跟大家伙儿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