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咱不聊别的,就聊聊我自个儿是怎么琢磨这个“融资融券余额”的。这玩意儿,刚开始我也不太懂,看着一堆数字头都大。后来慢慢琢磨,总算是摸出点门道了。
我是怎么开始关注这数据的
我对这啥融资融券余额,压根儿就没当回事。觉得这不就是大佬们玩儿的么,跟咱小散有啥关系?后来被现实教育了几次,看着有些票明明业绩不错,就是蔫了唧的,或者有的票突然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往上冲,我就开始琢磨了,这里面是不是有啥我看不到的道道儿。
有一次跟个老股民聊天,他神神秘秘地说:“你得看看两融数据,那里面有情绪,有资金的真实想法。” 我当时就“”了一声,也没太往心里去。直到后来我重仓的一只票,在大家都觉得要涨的时候,突然就掉头向下了,我亏了不少。复盘的时候,我扒拉各种数据,才注意到那段时间这票的融券余额涨得特别快。那时候我就想,看来这玩意儿不能不看。
我的实践过程:一步步摸索
痛定思痛,我就开始研究这融资融券余额到底咋回事,怎么看。
第一步:先找到在哪儿看。
这个倒不难,我用的那几个炒股软件里都有这个数据。一般在个股行情页面的“F10”或者“基本资料”里面,翻一翻就能找到“融资融券”或者“两融数据”这一项。点进去,就能看到每天的融资余额、融券余额还有融资融券总余额这些数。
第二步:先看大盘的整体情况。
我琢磨着,个股是水,大盘是船。我先是打开我的炒股软件,找到大盘指数(比如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的两融数据。我看的是那个总的融资融券余额。如果这个总数额持续往上涨,我感觉市场情绪可能就比较热乎,大家借钱买股票的意愿强。要是这个数额往下掉,那可能市场就有点冷清,大家都在还钱,或者不敢借钱了。这玩意儿就像个市场温度计似的。
第三步:再细看个股的融资融券。
光看大盘还不够,还得看具体的票。我就开始翻我关注的那些股票,一个个看它们的融资融券数据。这里面主要看两个数:
- 融资余额:这个好理解,就是大家借钱买这只股票还没还的钱。如果这个数持续增加,而且股价也跟着涨,那我感觉可能说明很多人看好这票,愿意借钱来买。如果股价不涨,融资余额傻乎乎地涨,那也得小心,是不是有人在山顶上借钱站岗了。
- 融券余额:这个,就是大家借股票来卖空还没买回来还的股票数量(一般会折算成金额)。要是这个数突然猛增,那我心里就得咯噔一下,是不是有大资金不看好这票,要把它往下砸呀?如果融券余额持续减少,股价也企稳回升,那可能说明空头力量弱了。
第四步:融资余额和融券余额结合着看。
我发现,光看一个还不行,最好是融资余额和融券余额结合起来看。比如说,如果融资余额噌噌往上涨,融券余额没啥大变化或者在减少,那可能说明多头力量比较强。反过来,如果融资余额不怎么动,融券余额呼呼往上涨,那空头可能就占上风了。
我还特别留意融资买入额占总成交额的比例。如果这个比例挺高,说明当天买盘里,借钱买入的占了不少,说明这部分资金的参与度高。
第五步:别忘了看变化趋势。
看这些数,不能只看一天的,得看一段时间的趋势。是持续增加,还是持续减少,还是忽高忽低?这种趋势性的变化,往往比某一天的绝对数值更有参考意义。我一般会把这个数据图调出来,跟K线图放在一起对比着看,找找它们之间有没有啥规律。
我的一些小体会
通过这么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瞎琢磨,我也有点自己的小体会:
- 融资盘有时候是“加速器”:行情好的时候,融资盘能助涨,让股价涨得更快;行情不好的时候,融资盘平仓也可能助跌,让股价跌得更猛。
- 融券突然大增要警惕:特别是股价在高位,融券余额突然大幅增加,这时候我就会特别小心,是不是有什么利空要出来了,或者有主力要跑路了。
- 数据滞后性:咱们看到的融资融券数据,一般都是前一个交易日的,所以会有一定的滞后性,这点心里得有数。
- 不能单靠这个做决策:这玩意儿就是个辅助参考,跟看K线、看成交量、看基本面一样,都是帮助我们分析市场的一个工具。千万不能只看这个就下决定买还是卖,那跟赌博没啥区别。
我看融资融券余额,就是从一开始的完全不理会,到后来吃了亏开始重视,再到自己慢慢摸索怎么去找数据、怎么去理解这些数字代表的含义,结合其他指标一起综合判断。过程虽然有点曲折,但搞明白了之后,感觉对市场的理解又多了一个维度。希望我这点不成熟的实践经验,能给大家一点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