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琢磨的一个票,就是那个绿色动力,代码601330。也不是说我有多专业,就是平时自己瞎琢磨,喜欢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和过程,今天就拿这个票当个例子,说说我是怎么一步步看的。
最开始注意到它,还是因为感觉现在环保这块挺受重视的。绿色动力嘛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干这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城市垃圾处理,从投资、建设到后期运营,一条龙服务。而且这家伙还挺特别,在A股(*)和港股(*)都挂牌了,算是AH股里的一个。
然后,我就开始找些资料看。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不少信息。比如有看到说,一些券商,像那个东吴证券,就发过研报,给了个“买入”的评级,说它股价那会儿六块多,短期看挺强势,可以逢低吸纳什么的。这种报告我一般就是参考参考,不能全信,毕竟人家是站在人家的角度分析的。
我还特意去翻了翻它最近的业绩。看到有数据说,比如2025年一季度,它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了33%,听着好像还挺不错的,超了预期。还有像2024年的时候,公司的供汽量同比增长了31%,垃圾处理量也达到了差不多一千四百多万吨,发电量和上网电量也都有增长。这些数字摆出来,说明核心业务确实是在稳步扩张,不是瞎吹的。
我还留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它的AH股溢价率,说是达到了百分之一百多,排在所有AH股里的第53位。这个数据就挺有意思的,说明A股和H股两边的投资者对它的估值看法差异还挺大。
我的实践过程
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之后,我就开始琢磨了。属于实践派,但不是那种立马就砸钱进去的实践。我的“实践”更侧重于观察和思考的过程。
- 第一步:建立观察池。 我把它加入了我的自选股,每天开盘、盘中、收盘都会瞄几眼,看看它的股价波动,成交量变化。
- 第二步:模拟判断。 结合看到的基本面信息和技术面的一些指标,比如短期是不是真的强势上涨,有没有出现买入或卖出的信号,我会在心里做个预判。比如,如果我觉得它可能会涨,我就会想,大概能到什么位置。
- 第三步:小额试水(如果感觉比较有把握)。 有时候,如果我觉得某个票的逻辑比较顺,而且大盘环境也还行,我可能会用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资金去参与一下,纯粹是为了更真实地感受市场波动,验证自己的判断。对于绿色动力,我更多的是停留在观察和学习阶段。
- 第四步:复盘 不管自己有没有实际操作,过一段时间后,我会回头看看当初的判断对不对,如果对了,是蒙对的还是逻辑对了?如果错了,错在哪里?是基本面看错了,还是市场情绪没把握准?
就拿绿色动力来说,我当时看到那些研报和业绩数据,确实觉得这公司有点东西。但同时我也会想,垃圾发电这个行业,补贴政策影响大不大?未来竞争会不会加剧?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我并没有盲目地因为看到“买入”评级就冲进去。
我记得那段时间,我就是每天都盯着它的分时图和K线图看,结合那些财务数据和新闻,在脑子里过一遍。有时候会想,如果我是主力资金,我会怎么操作?什么时候拉升,什么时候洗盘?这种思考过程,我觉得对我自己理解市场帮助挺大的。
整个过程下来,我并没有在绿色动力上做什么惊天动地的操作,可能就是象征性地参与了一下,或者干脆就是纯粹的精神股东,一直在场外观察。但这个“实践”的过程,让我对垃圾焚烧发电这个行业,以及AH股的特性,都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收获。
说白了,我分享这个,也不是推荐大家去买或者卖绿色动力(601330),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话不是白说的。我就是想分享一下我自己是怎么去关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怎么去一步步了解它,分析它,然后形成自己看法的这么一个过程。这过程可能有点笨,有点慢,但我觉得挺实在的。希望对大伙儿能有点小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