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琢磨“真实生物”这家公司A股相关股票那点事儿。这玩意儿一开始我也是一头雾水,毕竟“真实生物”它自个儿没直接在A股上市,对?但市场上的风可是刮得不小。
起初的关注点
就爱瞎琢磨,尤其是股市里有点风吹草动的时候。最早听到“真实生物”,还是因为它那个叫“阿兹夫定”的药。那阵子,新冠闹得凶,大家伙儿都盼着能有国产的特效药出来。这“阿兹夫定”一说是首款国产新冠口服药,那关注度能低吗?
我就寻思,这公司既然这么牛,那A股市场上有没有啥相关的票能跟着沾点光?就开始自己瞎鼓捣,上网扒拉信息。
挖掘“朋友圈”的过程
这一查不要紧,发现“真实生物”虽然自个儿没在A股,但它在A股有不少“兄弟伙”!
- 新华制药:这家伙算是比较早跳出来的,说是跟“真实生物”签了战略合作,要生产和销售“阿兹夫定”。我记得那消息一出来,新华制药的股价“噌噌噌”往上涨,好几个涨停板,看得我眼热。
- 华润双鹤:后来又看到华润双鹤也跟“真实生物”签了协议,好像也是关于“阿兹夫定”的生产和推广。
- 奥翔药业、拓新药业:这两家也被市场挖出来,说是跟“真实生物”的产业链有关系。
还有一些间接持股的,比如我看到有消息说三木集团,它下面有个子公司投的基金,那基金又投了“真实生物”。这关系绕得,跟蜘蛛网似的。
我的“实践”与观察
说实践,我胆子小,没敢真刀真枪地大搞。主要是观察和少量参与。我当时就想:
第一步:信息收集与验证。
那时候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这个说签了,那个说要合作。我就天天盯着交易所的公告,看哪些是公司自己发的,哪些是市场瞎传的。比如新华制药那是正儿八经发了公告的,那可信度就高。
第二步:观察市场反应。
我就看着这些所谓的“真实生物概念股”。特别是7月25号,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阿兹夫定”附条件上市,那可是个大消息。我记得当时就紧盯着盘面,看这些股票怎么动。有的确实涨了,但有的也没那么猛,甚至有的还跌,这就让人纳闷了。
第三步:尝试小额“试水”。
我记得当时看着新华制药连续涨停,心里痒痒的。后来回调的时候,我就琢磨着,这药既然批了,后续生产销售总得跟上?就少量买了点,想着能不能喝口汤。结果,这股价波动也大,一有利好就冲一下,然后又可能因为别的原因跌下来。真是刺激。
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有时候利好兑现了,比如“阿兹夫定”真的进了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按理说应该是大利但相关股票反而不怎么涨了,甚至还跌。后来我琢磨,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利好出尽是利空”?或者是市场提前消化了预期?搞不懂,太复杂了。
有一次我记得,好像是7月15号,“真实生物”说临床试验结果要申请上市了。结果,它那些A股“朋友圈”反而跌了。我当时就想,这股市真是反着来。
的一点体会
通过折腾这些“真实生物”相关的A股,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 信息太重要了:得能分清真假,官方公告比小道消息靠谱。
- 市场反应不一定按常理出牌:不是说有好消息就一定涨,得看市场情绪、资金流向等等。
- 产业链复杂:一个核心公司,能带动上下游一堆企业。但具体到哪个企业受益最大,受益多少,不好判断。
- 别追高:尤其这种热门概念,涨得猛的时候冲进去,很容易站岗。我那点小钱,也是涨了点就跑,跌了点就割,没赚到啥大头,主要是体验了一把。
这回对“真实生物”A股概念的关注和实践,对我来说算是一次学习。虽然没发大财,但也算亲身感受了一下市场是怎么围绕一个热点去发酵、去博弈的。这股市,真是个锻炼人的地方,得时刻保持清醒,不能头脑发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