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听人提起“独角兽”这个词,耳朵都快起茧子了。这玩意儿也不是啥新鲜词,好几年前我就模模糊糊听过,但一直没太当回事儿。
我是咋开始琢磨这“独角兽”的?
有一天,我刷新闻,又看到“某某公司成为新晋独角兽”,下面一堆人吹捧。我就纳闷了,这“独角兽”到底是啥三头六臂的玩意儿,能让这么多人趋之若鹜?好奇心一上来,我就决定好好扒拉扒拉。
我先是上网搜了搜,各种解释五花八门。有的说得特玄乎,跟神话故事似的。后来我又问了几个在投资圈混的朋友,他们倒是给我说了点大白话。简单说,就是那些成立时间不长,但估值已经老高老高的公司,一般都说得是还没上市的那种。
他们告诉我,这词儿最早好像是一个叫艾琳·李的风险投资人琢磨出来的,大概是2013那会儿,专门用来形容那些发展贼快,潜力巨大的初创公司。具体标准,通常是说成立不到十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你想想,十年不到就值这么多钱,确实跟独角兽一样稀罕。
那怎么看一家公司是不是“独角兽”的料?
光知道定义还不行,我就开始琢磨,这玩意儿咋判断?不能光听别人吹。我又研究了一阵子,发现有几个道道儿可以参考:
得看它在哪个行业混。那些风口浪尖上的行业,比如什么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大,增长空间也足,就容易出这种“怪物”。如果一个行业都快夕阳西下了,你想出个独角兽,那可真比登天还难。
再就是看它有没有真本事。是不是有啥独门秘籍,技术特别牛,或者商业模式特别巧,别人模仿不来。光靠讲故事、画大饼,那不叫独角兽,那叫吹牛大王。
我的一些瞎琢磨和亲身经历
我就特别留意了一下那些号称“独角兽”或者“准独角兽”的公司。有些确实牛,做的东西也挺实在。但也有不少,看着热闹,一肚子草包。
我为啥这么说?因为我以前也动过心思,想去这种公司闯闯。那时候年轻嘛觉得能进个潜力股公司,跟着一起成长,多带劲!结果,面试了一家吹得天花乱坠的,号称马上就要改变世界的。进去干了小半年,天天就是开会、写PPT、给老板描绘宏伟蓝图,实际产品连个影子都没有,全靠一轮轮融资续命。我一看这不对劲,这哪是搞事业,这简直是搞传销!赶紧脚底抹油溜了。后来听说那公司果然没撑多久就黄了,老板还欠了一屁股债。
还有一次,我一个哥们儿,进了一家也是天天喊着要当独角兽的公司。福利待遇画得那叫一个漂亮,期权股份说得跟白捡似的。结果?996是家常便饭,老板天天打鸡血,说我们是天选之子,马上就要上市敲钟。可他干了一年多,除了身体垮了,啥实际好处没捞着,承诺的期权也遥遥无期。也是心灰意冷地走了。
这“独角兽”听着好听,但背后是啥样,还真得擦亮眼睛瞅瞅。别光看媒体吹,也别光听老板画饼。
现在我对“独角兽”的看法
现在这“独角兽”的概念是越来越火了,连国家层面都说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这类企业。这当然是好事,说明创新有活力。
不过我琢磨着,咱们普通人看这事儿,不能光盯着那个“估值”。一个公司值多少钱,那是资本市场的事儿。咱们更应该看看,这家公司到底干了它的技术、它的产品,是不是真的解决了啥问题,有没有给社会带来点实实在在的价值。
如果一家公司,光靠烧钱、靠吹牛,把估值吹上天,那跟泡沫有啥区别?风一停,不就破了嘛真正厉害的,是那些能持续创造价值,能踏踏实实做好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就算它不叫“独角兽”,它也是咱们值得尊敬的好公司。
独角兽这概念,了解了解就行,别太当真。关键还是看疗效,看它到底是不是真有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