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除了捣鼓我那些花花草草,就爱关注点财经圈的闲事儿。今天早上起来,习惯性地泡杯茶,打开新闻app随便刷刷,一条消息就跳出来了——“美特斯邦威拟卖资产”。哟,这可不是小事儿!
第一反应:这不是当年的“不走寻常路”吗?
美特斯邦威,这牌子我太熟了。想当年我上中学那会儿,它可是火得一塌糊涂。那句“不走寻常路”的广告词,简直是洗脑神曲,班里不少同学都以穿它家的衣服为荣。我记得我还攒了好久的零花钱,买过一件他家的T恤和一条牛仔裤,那会儿觉得特时髦。
实践第一步:仔细瞅瞅新闻内容
看到这标题,我立马就点进去细看了。原来公告是说,为了盘活公司资产,美邦打算把位于沈阳的两处店铺给卖掉,交易价格大概是3个亿。我心想这手笔可不小。这年头,服装生意不好做,连这种曾经的巨头都开始卖房产来周转了,看来日子是真的不太好过。
实践第二步:联想与信息挖掘(非专业,纯属个人习惯)
看完这条,我就顺手搜了搜。这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原来这已经不是美邦第一次卖资产了。前段时间,好像还把成都的一家店铺也给卖了,价格更高,好像是六点多个亿,买家还是雅戈尔。我心里就嘀咕了,这雅戈尔也是做服装的,怎么就开始买铺子了?难道是看好线下实体店的未来?还是说,单纯就是个资产买卖?
我这人就是这样,看到一个点,就容易联想到一片。我就在想:
- 美邦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从“不走寻常路”的巅峰,到现在要靠卖资产来“盘活”,这中间的落差也太大了。
- 是不是电商冲击太大了?还是说品牌老化,跟不上现在年轻人的口味了?
- 卖掉这些核心地段的店铺,短期内是能回笼资金,但长期来看,对品牌形象和销售渠道会不会有影响?
实践第三步:结合自身感受与回忆
我还特意回忆了一下,我家附近以前好像也有个美特斯邦威的店,挺大的,上下两层。几年前路过的时候,感觉人就不是很多了。后来再去,发现那店面已经换成别的牌子了,好像是个啥网红奶茶店还是别的快时尚品牌,记不太清了。
当时也没太在意,现在想想,这就是市场变化的一个缩影。消费者的喜好变得太快了,一个品牌如果不能持续创新,不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就很容易被淘汰。
的感想与记录
今天看到这个新闻,心里还是有点五味杂陈的。一方面,觉得挺可惜的,毕竟也是承载了一代人青春记忆的品牌。另一方面,也觉得这就是商业社会的残酷现实,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通过卖资产来获取现金流,这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时候,算是一种常见的“自救”手段了。希望美特斯邦威能通过这回调整,真正找到“盘活”自己的方法,别真的“不走寻常路”,走到没路可走了。我也就是个普通老百姓,瞎琢磨琢磨,记录一下自己的这点想法,权当是今天的“实践笔记”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