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瞎琢磨了一天,总算对“二线蓝筹包括哪些板块”这事儿捋出点头绪了。不是啥高深理论,就是我自个儿捣鼓的过程,分享给大家,权当抛砖引玉哈。
摸索“二线蓝筹”的念头是咋来的
这事儿得从上周说起。跟几个老伙计聊天,他们说现在一线蓝筹的票,稳是稳,但价格也确实不低了,想看看有没有啥别的路子。有人就提到了“二线蓝筹”,说潜力可能更大。我一听,诶?这词儿熟是熟,但具体哪些算二线,我还真说不太上来,就想着自个儿研究研究。
开始动手:先搞明白啥是“蓝筹”
第一步,我寻思着得先弄明白啥叫“蓝筹股”。 打开电脑,我就直接搜了“什么是蓝筹股”。搜出来一大堆,简单来说,就是那些盘子大、业绩好、在行业里头有头有脸的公司股票,分红也比较稳定那种。心里大概有个谱了。
然后,我又搜了“一线蓝筹股有哪些”。 这一搜,出来的基本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啥茅台、工行、中石油这种巨无霸。这些公司确实牛,没得说,但对咱普通人来说,门槛确实有点高,而且想象空间可能也没那么大了。
聚焦“二线蓝筹”:它们有啥不一样?
我就开始重点琢磨“二线蓝筹”了。 我继续搜“二线蓝筹股的特点”。看了几篇文章,大概理解了,就是说,这些公司在行业里头也挺厉害,业绩也不错,但可能市值、名气,比那些一线大佬们稍微差那么一点点。说白了,就是潜力股,或者说是有望成为一线的那种后备军。
这时候我就在想,那具体哪些板块容易出这种“二线蓝筹”?
扒拉板块:哪些行业里有“二线蓝筹”的影子?
我这人比较实在,不喜欢空对空。我就开始结合看到的一些分析和我自己的理解,去扒拉具体的板块。
- 我先想到的是金融。 一线蓝筹里银行保险券商都是大头。那二线?我搜了搜,看到有些资料提到像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这类股份制银行,还有一些地方性银行比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它们虽然比不上四大行,但在各自领域也做得风生水起。证券里头,除了那些头部券商,一些中型的像中国银河、东方证券这些,感觉也沾点边。
- 然后是汽车板块。 现在新能源车这么火,传统汽车也在转型。一线龙头当然有,但像广汽集团、长安汽车这些,销量和口碑也都不错,还有像潍柴动力、华域汽车这种做零部件的,在产业链里也挺重要。
- 食品饮料酿酒这块儿也得看看。 白酒一线那几个太猛了,但二线的比如古井贡酒、今世缘、酒鬼酒这些,在地方或者特定市场也很有名气。啤酒里头,燕京啤酒、珠江啤酒这些,虽然全国名气可能不如青啤,但也是区域龙头。
- 家电行业也是个大类。 一线品牌大家都知道,但一些细分领域或者新兴家电,比如公牛集团做插座的,科沃斯、石头科技搞扫地机器人的,还有三花智控、苏泊尔这些,在各自的赛道上也挺能打。
- 我还特别留意了一些基础设施相关的。 比如机场,我看到有提到白云机场,虽然可能比不上首都机场、浦东机场那种国际枢纽的龙头地位,但在华南地区也是响当当的。还有一些运输物流、基建相关的公司,虽然不像中字头那么庞大,但在特定区域或者细分市场也是骨干力量。
- 一些周期性板块也可能出二线蓝筹。 比如,在特定行情下,房地产(当然现在这个板块比较特殊,得仔细甄别)、煤炭油气、钢铁这些板块里,也会有一些业绩不错、规模尚可,但又没到行业绝对龙头地位的公司。
- 新兴产业里头也得找找。 最近不是老提什么机器人、智能制造嘛虽然很多还是初创期,但有些技术积累比较市场前景也不错的,比如做减速器的,或者一些CXO(医药外包)里头不是最顶尖但也有核心技术的公司,还有一些药机设备、自动化设备的公司,感觉也可能慢慢成长为二线蓝筹。
总结和一点感悟
搞了半天,我发现“二线蓝筹”不是个一成不变的名单。 它会随着市场变化、行业发展、公司经营状况而动态调整。今天看着是二线,可能过几年就成一线了,也可能掉队了。
对我来说,理解二线蓝筹的关键在于:
- 它们通常是行业内的第二梯队,或者是在细分领域有较强竞争力的公司。
- 业绩相对稳健,有成长潜力,但可能不像一线蓝筹那样被市场充分挖掘。
- 市值和知名度可能略逊于一线,但基本面不差。
要找二线蓝筹,就得多关注那些行业地位还不错,但又不是最耀眼的那一批公司,看看它们的财报,了解了解它们的业务。我这也就是自个儿瞎琢磨,具体到投资,那还得更谨慎,多方求证才行。今天就先分享这些,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