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2元以下的便宜股,那会儿2021年,我确实琢磨过一阵子。那时候大环境也就那样,不多说了,懂的都懂。手头闲钱不多,又想在股市里扑腾扑腾水花,贵的股票,买一手都肉疼,跌一下心脏受不了。
我的折腾起点
所以我就寻思,要不看看那些一块多、两块钱的?听着就跟捡漏似的,万一哪个不小心就起飞了?抱着这种“万一”的心态,我就开始了我的“实践”。
第一步,我打开我那个用了好几年的炒股软件,界面都快包浆了。然后,我得先筛选,总不能大海捞针。我就在那个选股器或者行情软件里头,设置条件:股价低于2元。唰唰唰,一下子出来一大串,看得我眼花缭乱。
初步筛选:去粗取精
这数量可真不少。然后,我就开始一个个瞅。我的原则很简单,也是自己瞎琢磨的:
- 先看有没有ST或者ST的帽子。这种带星戴帽的,咱普通人一般都敬而远之,风险太大了,搞不好就退市了,那可真是血本无归。这些我基本上是第一批就给划掉了。
- 再看公司是干啥的。夕阳产业的,或者那种一听就感觉不靠谱的,比如连年亏损,主营业务都快没了的,这种我也直接PASS。我寻思着,再便宜,它也得有点盼头?
- 瞅瞅业绩。不用太细致地去分析财报,咱也没那专业水平。就大概看看近一两年的净利润,是不是亏得姥姥都不认识了。如果连续几年都亏得一塌糊涂,那估计也是悬。
这么一轮下来,能剩下的就不多了。真的,大部分便宜货,都是有原因的。
深入那么一点点:瞎琢磨
对剩下的几只“幸运儿”,我就稍微多花点心思。我会看看它的股东构成,有没有啥大机构在里头,不过这玩意儿也说不准,机构也可能被套。再就是看看有没有啥消息面,比如行业政策利或者公司有没有啥重组的传闻——传闻这东西,听听就不能全信。
我还特别留意了一下那些股价长期在2元以下徘徊,但偶尔会放量拉升一下的。这种我就想,是不是有资金在里头折腾?是不是有机会跟着喝口汤?这也纯属瞎猜。
我记得那时候,我特别关注了几只盘子比较小的,感觉这种船小好调头。还有就是一些资源股,那时候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也挺大,有些煤炭、钢铁里头的便宜股,我也瞅了瞅。
我的实践结果与感悟
那么,结果如何?这基本就是一场高风险的“寻宝游戏”。我确实也零零散散买了一点点,都是抱着那种“买彩票”的心态,用个几百几千块钱,亏了也不至于影响生活那种。
有那么一两只,确实在我买入后的一段时间里涨了那么百分之二三十,我就赶紧跑了,赚个饭钱烟钱,心里美滋滋。但更多的,要么就是纹丝不动,跟僵尸一样趴着;要么就是继续往下掉,从一块八掉到一块五,也是常有的事。
还有更惨的,买的时候看着还行,结果过俩月突然爆个雷,直接ST,那就傻眼了。整个2021年,我在这个2元股区域的实践,总的来说就是:
- 投入小,娱乐为主。千万别想着靠这个发家致富,那不现实。
- 风险意识要极高。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话在股市里也基本适用。
- 别轻易相信所谓的“黑马”。黑马是有,但砸到你头上的概率太低了。
2021年那会儿折腾这些2元以下的股票,更多的是一种市场学习和心态锻炼。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风险与机遇并存”,也明白了在股市里,知识和耐心比运气重要得多。你要问我那些“优质股”怎么样了?大部分还是那样,少数可能因为市场整体回暖或者某些特殊原因涨了点,但要说真正变成大牛股的,我反正是没碰上。玩这种超低价股,心态放平,当个小游戏玩玩可以,别当真,尤其别重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