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自个儿投景顺增长基金那点事儿。这玩意儿,我当初也是稀里糊涂就开始了,现在回过头看看,也算有点心得。
我是怎么瞅上这只基金的
那还是好几年前了,当时手头上攒了点小钱,寻思着不能老放银行里吃那点死利息。就开始在网上瞎琢磨,看看有啥能钱生钱的道儿。听人家说基金定投不错,尤其适合我们这种不太懂行、又没大块时间研究股票的小白。说是能平摊成本,长期下来风险小点儿。
然后我就开始扒拉各种基金,看得是眼花缭乱。后来也不知道是谁提了一嘴,说那个景顺长城啥啥啥的基金,好像是叫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还是啥来着,反正带“增长”俩字儿。说这基金波动可能大点,但要是行情涨得也猛。我一听,波动大?那不就是刺激嘛当时年轻,就喜欢这种感觉,觉得高风险高收益才过瘾。
开始我的定投实践
决定了就干。我当时是在一个常用的支付软件上直接买的,操作还挺方便。我给自己定的规矩是每个月固定一天,雷打不动扣个几百块钱。也没多想,就当是强制储蓄了。那会儿我对这基金到底是干啥的,重仓了基金经理是谁,一概不清楚。 就是凭着一股子“冲动”和对“增长”两个字的朴素向往。
我还记得,刚开始投那几个月,市场行情还行,账户上红彤彤的,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天天没事就打开瞅一眼,看着数字往上涨,感觉自己马上就要财务自由了似的。那时候还跟身边朋友吹牛,说我眼光独到,选了个好基。
经历过山车,心态也跟着起伏
好景不长。没多久,市场就开始调整了。我那基金也跟着跌,而且跌得还挺狠。账户从红变绿,那心情真是从天堂掉到地狱。 那段时间,我天天愁眉苦脸的,老想着要不要割肉跑路。每次打开账户,心都揪一下。尤其是看到那些财经新闻,说啥啥板块不行了,创业板风险高了,心里就更没底了。
我记得有一次,连续跌了好几天,亏得我都有点怀疑人生了。当时就想,这定投是不是骗人的?还不如把钱取出来吃顿好的。好几次都点到赎回按钮那儿了,还是忍住了。
为啥忍住了?主要还是懒。想着这钱不多,来回折腾也麻烦。再一个,也想看看这定投到底有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能不能把成本真的摊低。我就跟自己说,再坚持坚持,反正也是闲钱。
慢慢摸索,调整策略
后来亏得多了,我也开始主动去了解一些东西了。比如看看这基金到底买了些啥股票,为啥波动这么大。我发现,这景顺增长基金,确实像别人说的,持仓里头有些票子属于那种成长性比较高,但风险也相对大的。难怪涨起来猛,跌起来也吓人。
我就琢磨着,既然波动大,那是不是在跌得多的时候,稍微多买点儿,涨得多的时候,就先不动或者少买点儿?但这玩意儿真不好把握。咱也不是神仙,哪知道啥时候是底,啥时候是顶。
所以我还是回归了最朴素的方法:坚持定投,雷打不动。 不过我稍微调整了一下,不再是固定金额了,而是大跌的时候,如果手头宽裕,就手动多加一点点。但总体还是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投入节奏。
对了,我还特意去看了看,好像说这个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还有个什么贰号。有人说母基金(就是不带号的那个)可能稳一点,贰号更激进。我买的好像就是那个不带号的,具体我也记不清了,反正当时选的时候也没太注意这些细节。
目前的状况和一点感悟
这么些年下来,我这景顺增长基金的账户也是起起落落,跟过山车似的。但总体拉长了看,确实还是有盈利的,而且收益率比我放银行或者买那些稳健理财要好看不少。这期间也少不了担惊受怕。
通过投这个基金,我最大的体会就是:
- 心态要 这种波动大的基金,你天天盯着,心脏真受不了。涨了高兴,跌了难受,纯粹是折磨自己。
- 得有耐心。 基金定投这事儿,真不是一两天就能看到效果的。得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用时间和复利来熨平波动。
- 别想着一口吃个胖子。 收益高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别指望靠这个一夜暴富,能跑赢通胀,有点额外收益就不错了。
- 用闲钱投。 这点太重要了。千万别拿自己生活费或者急用的钱去投这种高波动的产品,不然一跌你就慌,根本拿不住。
现在我基本上不太去看它了,就让它自动扣款。偶尔想起来了,或者年底了,会打开看看整体情况。感觉这样反而轻松不少。这景顺增长基金,对我来说,算是一次挺有意思的实践,有惊险也有收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