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平时咋看这000001上证综指的。这玩意儿,就像咱们这儿的天气预报,虽说不一定百分百准,但出门前总得瞅一眼,心里好歹有个谱。
第一步:打开“装备”
我这人懒,没啥高科技,就一普通炒股软件。每天早上起来,洗把脸,泡杯茶,点开软件,第一件事就是输入“000001”,或者直接在自选里点开。这动作都成肌肉记忆了。
第二步:先看个“大概齐”
界面一出来,几个大数字啪一下就映入眼帘了:
- 当前点位:红的还是绿的?涨了多少点?百分比是多少?这是最直观的,今天大盘是高兴还是拉着脸,一眼就能看出来。
- 今开、昨收、最高、最低:这几个数能告诉我今天市场的“活动范围”。比如我瞅着,今天最高冲到3272,最低也就探到3244,那一整天波动也就二三十个点。这就说明说明今天大伙儿情绪还算稳,没太激动也没太恐慌,属于“平稳驾驶”状态。
这就好比你看温度计,刻度波动不大,说明今天气温变化不大,挺平稳的。
第三步:黄线白线,说道说道
看完那些大数字,我眼神就往下挪,看那两条弯弯曲曲的线——黄线和白线。
- 白线:一般都说这代表大盘股,权重股,就是那些“大块头”。
- 黄线:代表小盘股,就是那些“小不点”。
我一般是这么看的:
- 如果大盘涨了,白线在上面,黄线在下面,那说明主要是“大块头”在使劲儿,小票可能没咋动,甚至还跌了。
- 反过来,如果大盘涨了,黄线嗖嗖往上跑,超过了白线,那说明小票今天比较活跃,市场人气可能还行。
- 要是大盘跌,黄线比白线跌得还猛,那小票就有点惨了。
这俩线的分开和靠拢,也能反映点市场情绪。这也不是绝对的,就一看个热闹,多个参考维度。
第四步:均线,我的“老伙计”
再往下,就是那一堆花花绿绿的均线了,什么5日线、10日线、20日线、60日线等等。我看得比较多的是5日、10日、20日这几条短期的。
比如,今天大盘3364点,跌了1.29%。我一看,嚯,直接把5日线(3411)、10日线(3395)、20日线(3374)全给干趴下了。这短期均线都往下拐头了,形成空头排列,那给我的感觉就是,短期调整的压力有点大,得多留个心眼。
如果价格站稳在这些均线上面,而且均线都朝上,那我心里就踏实点,觉得短期趋势还行。
第五步:成交量,看看“力气”
K线图下面那红红绿绿的柱子,就是成交量。这玩意儿也挺重要的。
涨的时候,如果成交量也跟着放大,说明买的人多,涨得有劲儿;要是缩量涨,就感觉有点虚,底气不足。
跌的时候,如果放量跌,那说明卖的人急着跑,恐慌情绪可能比较重;要是缩量跌,可能说明大家还在观望,或者杀跌的动力没那么强。
我记得之前有段时间,大盘磨磨蹭蹭,成交量一直不大,那会儿我就觉得市场没啥方向感,大部分人都在看戏。
偶尔也瞅瞅“远方”
平时主要看日K线,但隔三差五的,我也会切换到周K线、月K线看看。这能帮我从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去感受大盘的整体位置和趋势。
比如打开月线图,看看现在这个月的K线跟前几个月比是啥情况,是在一个上升通道里,还是一个下降通道里,或者是在一个大箱子里来回折腾。心里有个大概的“地图”,不容易在日常的波动里迷失方向。
就像有朋友说的,今年行情不是不是还没开始正式杀跌?看看月线图,拉长时间一看,可能感觉就不一样了。
唠叨几句
我看这000001上证综指,就是这么一套流程下来。从整体的涨跌,到黄白线的关系,再到均线的支撑压力,看看成交量的配合。这些东西,不是说看了就能预测未来,股市这玩意儿谁也说不准。
但对我来说,通过这些观察,能让我对当前市场的状态有个基本的感知。是强是弱?是热是冷?风险大还是机会大?心里大概有个数,做决策的时候也能更冷静一点,不至于两眼一抹黑瞎操作。
这就是我个人的一点实践记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哈,大家就当看个乐子,交流交流经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