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来聊聊我最近琢磨的这个“600016 民生银行股”是个啥情况。不是啥高深理论,纯粹是我自个儿的一点实践瞎琢磨,给大家伙儿分享分享。
一、为啥瞅上民生银行股了?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我,平时除了鼓捣点自己的小爱也寻思着手头那点闲钱别老趴在银行里睡大觉。股市嘛风险高,但万一?银行股,总觉得家大业大,相对稳当点。民生银行(600016),这名字听着就透着一股子“国计民生”的味儿,就寻思着去它那个股瞅瞅,看看大伙儿都咋说。
二、股初体验:热闹非凡,信息爆炸
打开股,好家伙!那叫一个热闹。各种帖子,刷刷地往上冒。有信心满满喊“政策强信心,预期正改善,赶紧上车!”的,也有忧心忡忡分析“一季度拨备26亿多,肯定是把原来第四季度的给拆分计提了,这操作有点迷”的。还有技术流的,画着K线图,一本正经地说“看这架势,3.94这里有支撑,跌不破就是机会”。
一看这么多人讨论,也容易上头。就想着,这么多人在关注,应该差不到哪去。于是我就开始每天都花点时间泡在里面,东看看西瞅瞅。
三、深入挖掘:各种声音,真假难辨
看的时间长了,我就发现一个事儿。这股里的声音,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 乐观派:天天喊“价值洼地”、“严重低估”、“目标价看到X块”。他们觉得民生银行盘子大,业绩也不算太差,现在这股价,简直是白菜价。还举例子,说什么“12年9月26日股价最低5.43元,后来涨到11.91元,翻了一倍多!”听着确实让人心动。
- 谨慎派:他们就比较关注财报细节,比如那个“拨备”问题,还有银行的整体经营环境。会说“中期趋势回落整理,下跌有加速趋势,别轻易抄底。”
- 技术分析派:各种指标、均线、支撑位、压力位,分析得头头是道。今天说“金叉出现”,明天可能就说“小心顶背离”。
- 纯情绪宣泄派:涨了就“民生牛逼!”,跌了就开骂,啥难听的话都有。这种帖子我一般直接划过。
看得越多,我脑子越乱。一开始觉得这个说得有道理,那个分析也挺专业。但同一个消息,不同的人解读出来完全是两个方向。比如,一个政策出来了,有人解读是利有人就说是靴子落地,利好出尽是利空。
四、我的实践与反思:股是
我琢磨了小半年,天天刷,对比着看。有时候也跟着别人的分析手痒,但还好我胆子小,没敢真刀真枪大搞。后来我慢慢悟出来点门道:
这股,它更像个大茶馆,或者说是个情绪放大器。
- 信息集散地:确实能看到很多最新的消息和不同角度的解读,比自己闷头找要快。
- 情绪晴雨表:股民的情绪在里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大涨的时候一片欢腾,大跌的时候哀鸿遍野。
- 高手可能潜伏,但噪音更多:我不否认里面可能有真正的高手,但更多的是各种“股神”、马后炮和纯粹发泄情绪的。想从沙子里淘金,太难了。
我就发现,指望在股里找到确切的买卖点,或者百分百准确的预测,那基本是痴人说梦。很多时候,热门的帖子反而是反向指标。大伙儿都看好的时候,往往就要小心了。
我现在的做法是:
- 偶尔看看,但不盲从:了解一下市场情绪和大家关心的焦点问题。
- 重点关注有数据支撑的分析:比如对财报的解读,对行业政策的分析,但也要自己去核实原始信息。
- 屏蔽纯情绪化内容:那些骂街的、吹牛的,直接忽略。
- 独立思考最重要:股里的信息只能作为参考之一,最终的决策还得靠自己的研究和判断。你得有自己的逻辑,不能人家说啥就是
这600016民生银行股,我现在就是当个“参考消息”来看。它提供了一个观察市场情绪的窗口,但真要拿自己的钱去操作,还得自己下足功夫,多方求证,谨慎再谨慎。毕竟兜里的钱才是自己的,不能光听别人咋呼。
这就是我这段时间对民生银行股的一点实践感受,不一定对,给大家伙儿当个乐子听听,或者能有点启发就更好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