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信托产品有风险吗?了解清楚这些再决定也不迟。

二八财经

得,今天聊聊我自个儿琢磨信托这点事儿。咱们老百姓手里有点闲钱,总想着别放银行里贬值太快,得找个地儿让钱生点钱不是?前几年,我身边不少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对那个传说中“收益高、又稳当”的信托产品挺上心的。

最初的印象和尝试的念头

那时候,我记得是听一个饭局上的朋友提起的,说他买了某某信托,一年下来收益比银行理财高出一大截,而且人家信托公司听着就“高大上”,感觉特别靠谱。我这人心思活络,一听有这好事儿,耳朵立马就竖起来了。回家后,我就开始在网上扒拉相关信息,也找了几个做金融的朋友打听。

他们跟我说,信托嘛门槛是有点高,一般都得一百万起投。这第一道坎就把不少人拦外面了。 不过收益也确实诱人,当时宣传的普遍比银行理财高不少。我心想这要是真稳当,凑凑钱投进去,一年下来不也挺香的嘛

开始深入了解和发现“不对劲”

我就开始琢磨着是不是也搞一点。正好那时候手里有一笔闲钱,不多不少,勉强够个门槛。我就联系了一家信托公司的客户经理,那小伙子嘴那叫一个甜,把他们公司的产品夸得跟花儿似的,说他们投向的都是优质项目,什么政府平台,大型国企,听着都特别硬实。

我还特地问了一句:“这玩意儿保本保息不?” 那小伙子当时就有点含糊了,说什么“信托产品按照规定不能承诺保本保息,但我们历史兑付率百分之百,项目都是经过严格风控的,风险极低。” 我当时听着,心里就咯噔一下。不承诺保本保息,这不就是有风险的意思嘛

不死心,我又多方打听,也看了一些案例。发现这水比我想象的要深。比如:

  • 底层资产不透明:有时候你买了个信托,但你压根不知道你的钱具体投到哪个犄角旮旯的项目上去了。合同里可能就笼统地说个方向,比如房地产、工商企业。但具体是哪个楼盘,哪个企业,你可能并不清楚。
  • 刚性兑付被打破:以前总听说信托有“刚性兑付”的潜规则,就是万一项目出问题了,信托公司会想办法兜底。但这几年,政策变了,刚兑越来越难,暴雷的信托产品也开始冒头了。
  • 期限长,流动性差:信托产品一般期限都比较长,一年、两年甚至更久。这期间你要是急用钱,想提前拿出来,那可费劲了,甚至可能拿不出来,或者要损失一大笔。
  • 信托公司的实力参差不齐:虽然都叫信托公司,但实力、风控水平差别可大了去了。万一挑了个不靠谱的,那风险就更大了。

我的实践和最终的决定

我把这些风险点一条条捋下来,心里就有点打退堂鼓了。胆子不算大,赚钱是想,但本金安全还是第一位的。我琢磨着,既然它不能保证我的本金百分百安全,那所谓的高收益,不就成了镜花水月了嘛万一踩个雷,别说收益了,本金都可能打水漂。

后来我还真去一家信托公司现场咨询过一次,看了看他们的宣传材料,跟客户经理也聊了挺久。他们会反复强调项目的优质性,历史业绩如何辉煌。但我只要一问到“万一项目黄了怎么办”,对方就开始打太极,说些“概率极小”、“我们会尽力”之类的话。这种不确定性,让我越来越不踏实。

最终,我还是放弃了购买信托产品的念头。我把那笔钱,一部分做了银行的大额存单,虽然利息低点,但睡得踏实;另一部分买了点指数基金,长期定投,风险分散点,心里也有数。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你说买信托产品有风险吗?那必须有!而且这风险还不小。它绝对不是什么“闭着眼睛就能赚钱”的好事儿。

我个人的经验就是,在做任何投资之前,一定得把风险搞清楚。不能光盯着人家宣传的高收益,高收益背后往往都跟着高风险。得问问自己,这风险我能承受得了吗?万一最坏的情况发生了,我能不能扛得住?

千万别拿自己的养老钱、救命钱去博那种高风险的收益。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保住本金,追求一个稳健的、合理的收益,可能才是更靠谱的选择。信托这东西,如果你家底特别厚,风险承受能力特别强,也确实懂行,那或许可以考虑配置一点点。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得慎之又慎。

这就是我自个儿琢磨信托这点事儿的一些实践和感受,希望能给大伙儿提个醒。投资这事儿,真得自己多学习,多琢磨,不能盲目跟风。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