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聊聊我当初是怎么琢磨这个601999重组的事儿的。就喜欢捣鼓这些股市里的弯弯绕绕,尤其是这种带点“故事性”的重组题材,总觉得里面有机会。
最初的关注点
那会儿大概是啥时候来着,,想起来了,应该是有一阵子,市场上传出版传媒(就是这个601999)要搞大动作。我一开始也就是听听,没太当回事儿。后来不是停牌了嘛说是“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这一停牌,性质就不一样了,说明是来真的了。
我就开始翻公告,看新闻,到处打听消息。那阵子,我记得是说要买两家公司,好像叫什么“世熙传媒”和“鑫台华”,方式,又是“发行股份”又是“支付现金”,还要“募集配套资金”。听着就挺复杂的,但一般这种操作,要是能成,对股价那可是个大大的利
过程中的追踪与分析
第一步:扒拉公司底细。 我先去看了看出版传媒本身是干啥的,国企背景,主营业务是出版发行,感觉盘子不算小,但业绩也就那样,不温不火。再去看那俩要买的公司,都是文化传媒行业的,感觉业务上还算有点协同性。心里就琢磨,这是想通过并购来转型升级,或者扩大规模效应。
第二步:关注进展公告。 重组这事儿,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年半载。期间上市公司会定期发进展公告。我就隔三差五去瞅瞅,看看有没有啥实质性的进展。有时候公告就一句话,“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跟没说一样。但有时候也会透露点细节,比如审计评估工作进行到哪一步了,跟交易对方谈得怎么样了。
那会儿我记得还看到过一些分析,说这票题材丰富,什么“国企重组”、“文化传媒”、“人工智能应用”都往上靠,说得天花乱坠。我也不是全信,但确实增加了点想象空间。尤其是有段时间,股价在历史底部区域徘徊,我就想,这要是重组成功,不得起飞?
第三步:社区论坛看风向。 我还经常去一些股票论坛、股里潜水,看看各路神仙的分析。有看多的,有看空的,吵得不亦乐乎。虽然里面鱼龙混杂,但有时候也能看到一些有价值的讨论,比如对交易方案的解读,对监管政策的分析等等。这些都只能当参考,不能当真理。
意想不到的结局与反思
漫长的等待。 就这么一直关注着,公告也发了好几轮。从最初的框架协议,到后面披露一些交易细节,感觉一步步在往前推。
突然的变故。 结果?折腾了大半年,等来一句“终止”!我记得是2017年11月份左右,公司发公告说,由于“文化传媒行业实施并购重组面临的监管形势和审核要求”,以及“在世熙传媒的交易价格、业绩承诺等关键条款”上没谈拢,所以决定终止这回重大资产重组。当时看到这消息,我心里“咯噔”一下,有点懵。
我的实践感悟:
- 重组不是请客吃饭: 看着挺美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变数太多。什么监管政策,交易对手的配合度,标的资产的质量,哪一环出问题都可能黄。
- 别把预期打太满: 当初看到各种题材叠加,心里确实有过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结果一盆冷水泼下来,才明白,预期越高,失望可能越大。
- 信息甄别很重要: 市场上消息满天飞,有真有假。得自己多看公告,多分析,不能人云亦云。像那些吹得神乎其神的,多半不靠谱。
- 耐心是个好东西,但也得有止损线: 跟踪重组股,没耐心不行。但如果情况不对,或者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也得及时调整策略,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这回对601999重组的关注和追踪,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也算是一次宝贵的实践经历。让我对A股的重组游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肯定会更加谨慎,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