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辆老爷车,真是到了风烛残年了。每天早上打火都得默念几句佛祖保佑。前几天,终于在下班高峰期,它老人家华丽丽地咳着一口气,彻底歇菜了。得,看来是真得换车了。就开始琢磨呗,上网到处看看,尤其是现在都说新能源车,我也想瞅瞅有啥新鲜玩意儿。然后就刷到了“高合”这个牌子,看着是挺酷,未来感十足。结果一瞅价格,好家伙!下巴差点没掉地上。我就纳闷了,这车凭啥卖这么贵?好奇心上来了,我就决定好好扒拉扒拉,搞明白它到底贵在哪儿,也算是我的一点实践记录。
第一步:这长相就“烧钱”
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去瞅瞅这车到底长啥样。我没真跑去4S店,主要还是在网上看的图片和视频。那设计,啧啧,真不是盖的。跟你爷爷开的那种方头方脑的轿车完全两码事。他们管那叫啥“猎装车设计”,听着就挺玄乎,看着跟个未来战舰似的。还有那个“封闭式前脸”,一体感特强,贼科幻。最神的还是那灯,叫“可编程智能大灯系统”,据说能玩出花儿来,还能跟人打招呼。还有那车门!“对开无框电吸门”,跟五星级酒店大门似的,没门框,关门还带自动吸合。这些玩意儿,一看就不是省油的灯,又是设计又是开模又是材料的,成本能低得了吗?我寻思着,这外观上的折腾,肯定占了不少钱。
第二步:坐进去啥感觉?(虽然我只是“云体验”)
瞅完了外观,我又开始琢磨这车里头是啥样的。嚯,照片和视频一看,跟进了科幻电影驾驶舱似的。最抢眼的好像是那几块屏幕,他们提到一个叫“三根机械臂中控屏”的玩意儿,就是说中控大屏是装在机器人胳膊上的,能自个儿动来动去调整角度。你想想,导航屏幕跟着音乐节奏摇摆,带感不?这科技感是拉满了,但估计这成本也跟着拉满了。人家说了,这车不光是代步工具,更要给你一种“体验”。
第三步:不光样子货,跑起来也猛
你可能觉得,这车光顾着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外观和内饰了,跑起来能行吗?我一开始也犯嘀咕。但我了解了一下,好像还真不是样子货。就说那高合HiPhi Z,动力猛得很。官方说法是“前后双电机四驱动力总成”,总功率有494千瓦,总扭矩820牛米,乖乖,这数据,百公里加速跟超跑有一拼。这种性能,背后可都是实打实的技术和投入,什么高性能电机、大容量电池,还有那些复杂的电控系统。这些“研发成本”,你想想,一个新牌子,要在电池、电机这些核心部件上搞出名堂,得砸多少钱进去?肯定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弄出来的。
第四步:人家定位就不便宜
琢磨到这儿,我就想,行,设计贵、科技贵、性能也贵。但肯定还有别的原因。我搜了搜这个品牌的背景,发现高合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成“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关键词是高端!人家压根就没打算跟那些平民代步车抢市场。他们的目标客户,就是那些追求独特、不差钱的主儿。我还看到说,他们创始人丁磊,对造车有种近乎“偏执”的追求,目标是打造“卓越的作品”,而不是简单的“商品”。你想,都奔着“艺术品”级别去了,价格能不高吗?再加上,这车尺寸也不小,“车身长度超过 5米,轴距达 3.15米”,大车自然成本也高。这些因素一综合,价格就上去了。
我合计了一下
这一通“实践”下来,高合汽车为啥卖这么贵,我心里大概有个谱了。真不是单一原因,而是好几样东西凑一块儿了:
- 那酷到没朋友的未来感设计,研发和制造成本肯定低不了。
- 车里头那些花哨的高科技配置,尤其是能动来动去的屏幕。
- 堪比跑车的强悍性能,这背后是大量的研发投入和高规格的零部件。
- 还有可能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人家品牌的定位和追求。就是要做豪华,做顶尖。
很明显,高合在这些车上是下了血本的,从外观设计到驾驶体验,再到科技含量,都想做到极致。不光是新技术的“研发成本”,更是那种要创造“卓越作品”的理念在里头。甚至包括高端品牌必须有的“售后服务网络”的建设和维护,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车对我来说,下一辆肯定是买不起了,预算差太远。我还是老老实实看点接地气的。但起码现在我算是搞明白了,为啥高合敢卖那个价。它不是瞎定价,背后确实有一堆实打实的投入和清晰的品牌逻辑。你买的不仅仅是辆车,更是他们宣称的那种“作品感”和“品牌认同感”。这么一想,也挺有意思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