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大家唠唠我之前琢磨600100同方股份那会儿,天天泡在它股里头的一些事儿。这不算啥高深的技术活,纯粹就是我自个儿的一段经历,跟大家伙儿分享分享,图个乐呵,也算是个记录。
起因与初步探索
那阵子,我对这个600100,也就是同方股份,产生了点兴趣。具体为啥?嗨,也没啥特别的,可能就是瞅着名字带“同方”,感觉跟清华有点关系,想着是不是有啥高科技背景,能搞出点名堂。你们也知道,咱小散嘛就喜欢琢磨这些。于是乎,我就寻思着,得找个地方看看大伙儿都咋说这票。自然而然就摸到了它的股。
一开始,我就是很简单地在浏览器里敲了“600100 股”这几个字,回车一搜,好家伙,直接就跳出来了几个链接。我一般都选那个看起来人气旺一点的,或者名字直接就是“同方股份”的那种。点进去,嚯,那叫一个热闹!
股里的众生相
进了股,我第一件事儿就是先大概浏览一下帖子标题。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
- 有的人信心满满,喊着“同方起飞,目标xx元!”
- 有的人悲观失望,说着“赶紧跑,这股没救了!”
- 还有的人故作高深,分析什么“主力动向”、“K线形态”。
- 当然也少不了各种小道消息,说什么“公司要有大动作了”、“听说要被谁谁谁收购了”。我记得当时还有人讨论那个什么“六大群组”产业布局,还有人提到过增发价7.25元,说那是价值底线啥的,吵得不亦乐乎。
我,就跟看大戏似的,挨个帖子点进去瞅瞅。看看唱多的理由,也看看唱空的逻辑。有时候看到一些分析,感觉头头是道,心里就跟着激动;有时候看到一些负面消息,心里又咯噔一下,开始犯嘀咕。
我的实践与沉迷
慢慢地,我就养成了习惯,每天开盘前、午休时、收盘后,甚至有时候半夜醒了,都得摸出手机刷刷这个股。看看有没有啥新消息,看看大家的评论风向有没有变。我还尝试着参与讨论,比如看到我觉得有道理的分析,就点个赞;看到不同的意见,有时候也会回上两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虽然咱也不是啥专家,就是瞎琢磨。
那段时间,我的心情简直就跟着股里的帖子起起伏伏。看到有人说要涨了,就赶紧看看自己的账户,幻想能多赚点;看到有人说要跌了,又开始担心,琢磨要不要先出来避避风头。特别是看到一些所谓的“内部消息”或者“重大利好/利空”,更是紧张得不行,生怕错过了啥或者踩了雷。
我还记得有一次,看到有消息说同方股份可能跟中核资本有啥股权转让的可能,股里一下子就炸了锅,各种解读都有,有的说这是大利有的说不确定性太大。我就不停地刷新,看最新的评论,试图从大家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点“真相”。
转折与反思
泡久了,我也渐渐琢磨出点味儿来了。我发现,这股里的信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实在是太多了。很多时候,就是个情绪的放大器。涨的时候,各种吹捧,恨不得吹上天;跌的时候,又是各种谩骂,恨不得踩到地底下。真正有价值、有深度分析的帖子,反倒是少数,很容易就被淹没在各种口水和噪音里头。
而且很多所谓的“消息”,事后证明也都是捕风捉影,甚至是某些人别有用心放出来的。比如有时候看到说有利空,股价也确实跌了,但可能人家机构早就知道了,咱看到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还有些人,天天在股里喊口号,也不知道是真信仰还是托儿。
最终的体会与收获
我算是明白了。这股,当个参考,了解一下市场情绪,或者看看大家都在关注还行。但要是真把它当成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那可就有点悬了。毕竟每个人的立场、信息来源、分析能力都不一样,盲目跟风很容易就成了“嫩韭菜”。
我现在偶尔也还会去600100的股逛逛,但心态平和多了。更多的是把它当成一个观察窗口,看看不同投资者的心态变化,或者有没有啥确实值得关注的公司公告解读。但最终做决定,还是得回归到公司的基本面、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自己的独立判断上。
我这趟“600100股票股”的实践之旅,虽然没淘到啥真金白银的秘籍,但也算让我对股市、对信息辨别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算是一种成长,至少以后不会再轻易被股里的各种声音忽悠得一惊一乍了。这,可能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