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之前琢磨“瑞福进取”这玩意儿的经历。那会儿是啥时候来着,具体记不清了,反正就是想找点不一样的东西捣鼓捣鼓。
我就是在市场上瞎转悠,看看有啥能搞点钱的。普通的股票基金啥的,感觉有点温吞水。然后就不知道怎么地,瞟到了这个“瑞福进取”,代码好像是150001。当时瞅着这名字,“进取”,感觉挺有冲劲儿。
我就去扒拉了一下资料,想看看这是个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有点特别。它是个分级基金的B类份额,带杠杆的那种。但有意思的是,它那个配对的A类份额,叫啥“瑞福优先”的,人家不上市交易,就这个B类,也就是“瑞福进取”,单独在交易所挂着卖。
这就跟当时市面上大部分分级基金不一样了。别的分级A和B都能在场内买卖,价格有偏差了,还能合并赎回或者拆开卖,搞个套利啥的。但这“瑞福进取”,A不上市,你想合并都没法合,那个折价或者溢价就只能干看着,没法通过常规的套利手段去抹平。
然后我就开始算计它的成本。分级B嘛大家都知道,本质上是向A借钱来投资,所以得给A付利息。我记得当时查的,它那个A约定的收益率,大概是一年期啥利率再加3%,算下来一年差不多6%的利息成本。关键是,这还没完。
这个基金的管理费和托管费,A那部分的也得由B来承担。你想想,整个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加起来一年好像是1.22%左右,B得付双倍,这就又是两个多点。这两项固定的成本加起来,一年就好几个点了,实打实的往外掏。
也就是说,你拿着这个“瑞福进取”,就算市场原地踏步,你的净值也会因为要支付利息和双倍管理费而慢慢减少。这杠杆,有利息成本的!
我还注意到,那时候它离到期好像也没多久了,大概就十个月左右?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快到期的东西,不确定性就更大了。到期之后怎么处理,是清盘还是转型,当时也是个未知数。
里外里琢磨了一遍,我当时就有点打退堂鼓了。虽然“进取”这名字听着诱人,高风险可能带来高收益,但这个成本结构和它单独上市的特点,再加上临近到期,感觉水挺深。胆子不算大,操作也比较糙,就怕自己玩不明白,3“进取”没搞成,反倒把自己折进去了。
所以我就是把它加到自选股里瞅了几天,没真金白银地往里冲。看着它价格跳来跳去的,心里也痒痒,但一想到那些固定的成本和不确定性,还是忍住了。后来它到期具体咋弄的,我也没再细跟进。
反正就是这么个过程,从发现它,到去了解它的规则、成本,再到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决定。也算是一次学习经历,搞明白了这种特殊结构产品的道道。投资这事儿,还是得自己想清楚,不能光看贼吃肉,忘了贼挨打时候的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