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中国人寿的保险品种,我可真是有一肚子的话想说。真不是吹,我为了这事儿,前前后后折腾了小俩月。
起因:都是我那热心肠的姑妈
事情得从我姑妈说起。她,快退休了,手里攒了点小钱,就寻思着给自己买份保险,图个安心。她知道我平时爱鼓捣点新鲜玩意儿,电脑手机也玩得转,就觉得我肯定懂这个。有一天,她提着两斤自家种的青菜就来我家了,进门就说:“大侄子,你帮我看看,这中国人寿的保险,哪个他们那品种也太多了!”
我当时一听,头都大了。保险这玩意儿,我也就是自己年轻时候公司给交过的那种,自己还真没仔细研究过。但姑妈都开口了,硬着头皮也得上。我想着中国人寿,大牌子嘛应该靠谱。
实践过程:一头扎进“品种”的海洋
我就这么开始了我的“研究员”生涯。先是上网搜,中国人寿官网、各种保险评测,铺天盖地的信息。什么“e享保”、“康宁保”、“鑫享未来”、“岁岁红”……光听这些名字,就够喜庆的,但具体是干啥的,我一开始真是两眼一抹黑。
我发现中国人寿的品种确实多,大致能分成几类:
- 保命的:就是那种万一不幸人没了,能给家里留笔钱的,叫什么定期寿险、终身寿险。我姑妈这个年纪,好像终身寿险更常被提起。
- 保病的:这个最火,就是所谓的重疾险。得了大病能赔一笔钱。中国人寿这块产品也多,保障的疾病种类,赔付次数,看得我眼花缭乱。
- 管养老的:叫年金险。就是现在交钱,老了按月或按年领钱。我姑妈主要就琢磨这个,想给退休生活添点保障。
- 还有些零零碎碎的:比如医疗险,意外险什么的。医疗险是报销看病花费的,意外险是保磕了碰了这种。
我先是把我姑妈的需求捋了捋。她主要是想养老,顺带看看能不能有点健康保障。然后我就开始对比中国人寿里符合这些需求的品种。这一对比,问题就来了。条款那叫一个复杂,密密麻麻的小字,什么现金价值、犹豫期、等待期、免责条款……我一个大小伙子,看得都费劲,别说我姑妈了。
我还特地跑了趟中国人寿的线下网点,想找个业务员问问清楚。业务员倒是挺热情,给我推荐了好几款,说得天花乱坠。但我留了个心眼,把宣传册都拿回来了,回家自己慢慢抠字眼。我发现,很多时候,业务员说的和你自己看条款理解的,可能真不是一回事儿。
比如,同样是年金险,有的可能前期领的少,后期领的多;有的可能带个万能账户,收益不确定。重疾险也是,有的保的病种多,但可能价格也贵,有的可能对某些特定疾病有额外赔付。真是得一个字一个字啃。
我的记录与体会
折腾到我给我姑妈列了个表,把几款她比较关心的产品,从保障范围、交多少钱、能领多少钱(如果是年金的话)、关键的条款都简单列了出来,让她自己选。我也不敢给她做主,这玩意儿太个性化了。
最大的体会就是,买保险这事儿,真不能偷懒。中国人寿的品种多,选择也多,这是好事,但同时也意味着你需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比较。千万别听业务员一面之词,也别光看广告宣传,条款才是王道。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再去看哪些品种能满足你的需求。
还有一点,就是别指望一份保险解决所有问题。我一开始也天真,想找个“全能型选手”,后来发现不太现实。很多时候,可能需要搭配着来。比如,一个主打养老的年金,再配个基础的医疗险或者意外险,可能更合适。
中国人寿的保险品种确实五花八门,要真想弄明白,就得自己下功夫,多看多问多对比。我这趟实践下来,感觉自己都快成半个保险专家了,虽然过程挺累,但也算帮姑妈把了把关,值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