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哪家证券公司最好”,可真是个能聊三天三夜的话题。我自个儿当初为了这事儿,也是没少折腾。今儿个就跟大家伙儿掏心窝子聊聊我那会儿是怎么个选法的,纯粹是个人经验,大家伙儿听个乐呵,参考参考。
想当年我刚琢磨着要进股市捞点小钱钱,那会儿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听人说得先开个户,可这证券公司满大街都是广告,线上线下一大堆,看得我眼花缭乱。到底哪家强?我这心里就犯嘀咕了。
我也是个“伸手党”。就想着问问周围炒股的老鸟,或者上网搜搜,看看大家伙儿都推荐哪家。结果?好家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说A家佣金低,划算;有人说B家是大牌子,稳当;还有人说C家软件好用,下单快。听了一圈,我更迷糊了,感觉每家都有点说法,又好像都不是那么完美。
后来我就琢磨,这事儿不能光听别人说,还得自己下场去试试,去感受。毕竟鞋合不合脚,只有自个儿知道嘛
我的“货比三家”土办法
我那会儿就干了几件事儿:
- 第一步:先列单子。 我把自己听说的,还有网上瞅着名气还行的几家大点的证券公司,比如啥中信、海通、银河、招商啥的,还有一些互联网券商,都给列在一个小本本上。
- 第二步:重点看佣金! 这可是真金白银。我那时候特意去打听,可不能光看广告说的“万三”、“万一”。我学精了,直接问:“哥们儿,你们这佣金是全包的吗?有没有啥最低消费?过户费、规费这些杂七杂八的算进去没?” 有的客户经理一开始还跟我打马虎眼,说“我们这儿行业最低”,我就追着问细节。这一问,差别就出来了。有些看着低,加一块儿也不少。
- 第三步:软件体验很重要。 我这人手笨,太复杂的软件玩不转。我就去下载了几家券商的APP,注册个模拟账户先体验体验。看看界面清不清爽,操作顺不顺手,行情刷得快不快,有没有我需要的功能。有的APP花里胡哨的,一堆功能我根本用不上,反而碍事。有的,简洁明了,我用着就挺舒服。
- 第四步:服务也得瞅瞅。 虽然咱是小散户,但万一遇到点问题,客服联系不上或者半天解决不了,那也够闹心的。我就试着给几家券商的客服打了个电话,或者在线咨询一下,看看他们反应速度怎么样,回答问题专不专业,态度好不
- 第五步:公司实力和业务范围。 这个我也稍微了解了一下。想着选个规模大点、业务全一点的,总归是放心一些。比如有些新业务,像什么科创板、期权之类的,小券商可能就没资质。虽然我当时也用不上,但想着万一以后用得着?
折腾了一圈下来,我发现个事儿。
那些头部的大券商,在硬实力、安全性、业务全面性上,都差不太多。真正能让你感觉到差别的,反而是佣金的透明度、交易软件的顺手程度,还有就是客户经理或者客服的服务态度了。
比如我当时接触的一家,佣金谈下来也还行,但那个客户经理,牛气冲天的,问个问题爱答不理,我心想这以后真有事儿了,指望得上你?果断pass。
还有一家,软件做得花里胡哨,资讯倒是挺多,但很多都是些“股神”在那儿吹水,感觉不太靠谱,看得我心烦。我需要的是个清净、高效的交易工具,不是社交平台。
我选了一家可能名气不是最响亮的,但佣金谈得明明白白,交易软件用着也顺手,客户经理虽然不常联系,但有问必答,态度也挺我觉得这就够了。
要问我哪家证券公司最我真没法给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有的人就图佣金低,有的人看重服务,有的人喜欢大品牌。我的建议就是,别怕麻烦,多去比较,多去体验。 把自己关心的问题都问清楚了,软件都上手试试,找到那个让你觉得用着踏实、舒服的,那就是最适合你的。
这事儿就跟我买车似的,有人喜欢德系的操控,有人喜欢日系的省油,你说哪个绝对最还不是看个人喜好和需求嘛炒股这事儿,工具顺手了,心态也能好点不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