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算跟大家唠唠我琢磨华夏幸福这档子事的儿。一开始我对这类公司是有点儿头大的,房地产这块儿,水深得很,尤其是前些年大起大落的,一般人还真有点儿看不明白。
最初的印象
我记得最早注意到华夏幸福,还是因为它摊子铺得特别大,搞什么产业新城,听着挺高大上的。那会儿,身边也有朋友偶尔会提起,有的说它模式创新,有的说它风险不小。股价么,也是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得很。就喜欢瞎琢磨,越是这种争议大的,我越是想搞搞清楚它到底是个啥情况。
为啥会花时间研究它?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我有个远房表哥,前两年做生意赔了点钱,就想着从股市里捞回来点儿。他,平时也不怎么研究股票,就是听消息。有一天他就火急火燎地来找我,说他一个“高人”朋友指点他关注华夏幸福,说是什么“困境反转”、“底部区域”。我一听就觉得不靠谱,这“高人”要是真高,自己早发大财去了,还用得着到处嚷嚷?
但我这表哥,犟得很,耳朵根子又软。我就寻思,得,我替他看看,免得他真把老婆本都给扔进去了。主要还是怕他踩坑,毕竟都是实在亲戚。 我就跟他说:“你先别急着动手,我帮你瞅瞅,研究研究。” 他还挺高兴,说:“行,你文化比我高,你看明白了告诉我!” 我心想我这也就是个半吊子水平,但总比他瞎买强点儿。
我的“实践”过程
于是乎,我就开始了我对华夏幸福的“实践研究”。
- 第一步,翻旧账。我先是把公司过往几年的新闻、公告大概翻了一遍。好家伙,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故事多多。从早期的快速扩张,到后来的债务问题爆发,再到各种重组、自救的消息,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
- 第二步,看业务。我了解到他们主要搞几大块:产业新城、住宅开发、物业服务,还有一些投资业务。那个产业新城模式,说白了就是帮地方政府搞开发区,招商引资,然后从里面分成。这模式,听起来挺但感觉周期长,回款慢,对资金要求特别高。
- 第三步,瞅财报。这个最头疼,数字太多。我就简单看看营收、利润、负债这些。明显能看出来,前几年摊子铺太大,杠杆上太高,后来政策一收紧,市场一变差,立马就抓瞎了。营收和利润都大滑坡,负债率也高得吓人。那段时间,真是天天盼着他们能卖点资产回回血。
- 第四步,听风声。就是看看市场上的各种分析,这些东西也只能参考,不能全信。有人说它在积极自救,未来有希望;也有人说它积重难返,风险太大。房地产行业整体都不太景气,政策影响也大,一阵风来,可能就猪都能飞,风停了,摔得也惨。
琢磨后的想法
研究了一圈下来,我这脑细胞也牺牲了不少。我跟表哥说,这家公司,现在就是在走钢丝。好的方面是,它手头确实还有不少土地储备和项目,如果能顺利盘活,把债务降下来,说不定真能缓过劲儿来。而且产业新城的路子如果真能走通,长期看还是有价值的。但坏的方面更吓人,债务压力山大,房地产大环境短期内也难有根本性好转,卖资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价格、时机都很难说。
我对表哥说:“哥,这玩意儿,风险太高了,不适合你。你要是钱多得没处花,想博一把,那当我没说。要是想稳稳当当赚点钱,还是算了。” 他听完,也泄了气,说:“那我还是老老实实存银行。”
我自己,通过这回“实践”,也算是对这类企业多了点了解。感觉投资这东西,真是不能只听消息,还是得自己下功夫去琢磨琢磨。 我这点儿研究也就是皮毛,主要是记录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大家看个热闹就行,可千万别当成什么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话永远没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