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股市,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之前也就瞎买点股票,赚点小钱,亏点也认栽。老听我那帮朋友神神秘秘地聊什么“期指”,说得天花乱坠的,一会儿谁谁谁靠这个发了,一会儿谁谁谁又亏惨了。
我就纳闷了,这“期指”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听着就高大上,跟我这种小打小闹的好像不是一个世界的。心里痒痒,就想着得搞明白,不然跟朋友吹牛都没共同语言了。
我的探索期指之路
第一步:厚着脸皮问朋友
我先是逮着那几个聊得最欢的朋友问。他们也是一知半解,说得云里雾里的,大概意思就是“赌大盘涨跌”,“比股票刺激多了”。有个朋友说,“期指就是期货指数,跟买菜似的,你现在下单,约定个未来的日子交割,不过交割的不是菜,是指数的点位。” 这解释,听着还是有点晕。
第二步:自己动手,上网扒拉
光听他们说不行,万一被带沟里去。我就自个儿上网查,在那些财经网站、论坛里泡着。一开始看那些解释,什么“金融衍生品”、“标准化合约”、“保证金制度”,看得我一个头两个大,感觉每个字都认识,凑一块儿就不明白了。
第三步:啃硬骨头,找白话解释
后来我发现,不能硬啃那些专业的定义。我就专门找那种用大白话解释的文章和视频看。慢慢地,我才咂摸出点味儿来。
原来这“期指”,全名叫“股票价格指数期货”。说白了,它不是让你直接买卖上证指数或者深证成指这些指数本身(指数本身也不能直接买卖),而是买卖一个“关于这些指数未来会到多少点的合约”。
我理解的期指是这样的:
- 它是个“期货”: 关键词是“未来”。就是现在约定好一个价格,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时间点(比如下个月的第三个星期五),按照这个约定价格来买或者卖这个指数。
- 标的是“指数”: 它盯的不是某一家公司的股票,而是整个大盘的走势,比如沪深300指数,它代表了300家大公司的整体情况。所以买卖期指,你判断的是大盘的涨跌,而不是个股。
- 有“杠杆”: 这是最刺激也是风险最大的地方。你不需要拿出指数所代表的全部金额来交易,只需要交一部分“保证金”就行了。比如一个期指合约价值30万,可能你只需要交3万块钱保证金就能玩了。这样一来,如果指数涨了1%,你可能就赚了10%(相对于你的保证金),反过来亏也是一样,亏得也快。
- 有“到期日”: 期指合约不是能无限期持有的,它有明确的到期日。到了那天,合约就得结算,不管你是赚是亏,都得认。一般是通过现金结算差价,而不是真的给你一堆股票。
第四步:结合实例想明白
我想象了一下,比如我觉得下个月沪深300指数会涨,现在是3500点,我就买入一份下个月到期的沪深300期指合约,约定价格可能是3510点。如果到期那天,指数真的涨到了3550点,那我每点就赚了(3550-3510)=40个点,再乘以合约规定的每点多少钱,就是我赚的。如果跌了,我就亏了。
实践后的总结
搞明白这些之后,我算是对“期指”有了个大概的轮廓。它跟买股票是两码事,风险和玩法都不一样。买股票,你是买了公司的一部分,成了小股东。而期指,更像是一种对市场未来方向的预期和对赌。
对我来说,有几点感受特别深:
- 风险大: 杠杆这东西,是把双刃剑,能让你快速赚钱,也能让你快速亏光本金,甚至倒欠钱。所以没点家底和风险承受能力,真不能轻易碰。
- 专业性强: 它不像买股票那么直观,需要对宏观经济、市场情绪、技术分析都有比较深的理解。
- 用途多样: 除了我们普通人可能想到的投机赚钱,机构投资者还会用它来对冲风险。比如他们手里有很多股票,怕大盘跌,就可以卖出期指合约,这样即使股票跌了,期指这边能赚点钱来弥补。
我这实践过程,就是从一开始听朋友聊,到自己好奇去查资料,再到慢慢理解它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特点。目前我还没真金白银去操作,因为我知道这玩意儿水深,得先模拟盘练练手,把自己的交易系统和风险控制能力提上来再说。至少朋友再聊起“期指”,我能搭上几句话,知道他们在说啥了,也算是没白折腾这一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