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伙儿唠唠我最近琢磨基金分红这点事儿。年纪大了,不求发大财,就图个安稳,有点小钱能落袋为安,心里踏实。
我是怎么开始琢磨这事儿的
我对基金分红也没啥概念,就知道买基金,涨了就高兴,跌了就心烦。后来听朋友老说,有些基金会分红,跟股票分红似的,能拿到实实在在的钱。我就动了心思,想着这不挺好嘛相当于多一份“零花钱”或者能让本金继续滚起来。
我就开始行动了。也没啥高深的路子,就是打开我常用的那几个基金APP,还有一些财经网站,开始瞎鼓捣。
大海捞针找分红基金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筛选功能。大部分APP都有个“基金筛选”或者类似的入口。我点进去,就开始找有没有“分红”相关的选项。有的APP直接就有“历史分红”、“分红频率”之类的筛选条件,这就方便多了。
我也不知道哪些就先按“分红次数多”或者“最近一年有分红”来筛。结果哗一下出来一大堆,看得我眼花缭乱。
然后我就开始一个一个瞅。点开基金详情,主要看它的历史分红记录。有的基金一年分一次,有的分两次,还有的,我瞅见有个叫“汇添富中证红利ETF发起式联接A”,代码好像是020195的,据说这基金把每月分红都写进招募说明书里了,一年最多能分12次。前提是得当月赚了钱才行。
我还看到有些文章说,现在有些红利基金,股息率挺高的,有的都超过6%了。比如提到一些跟踪中证红利指数的,像博时红利ETF(159905)和华夏红利ETF(510880),说它们分红比较稳。还有些港股的红利基金,股息率看着更高,什么港股通低波红利、港股通央企红利的,有的说股息率能到7%以上。听着是挺诱人的。
我重点关注了哪些信息
在扒拉这些基金的时候,我不光看它分不分红,分几次,我还特别留意了几个方面:
- 基金类型: 是ETF还是场外联接基金,还是普通开放式基金。ETF在场内交易,联接基金主要是方便场外投资者。
- 跟踪指数: 很多红利基金是指数基金,比如跟踪中证红利指数、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啥的。我就去简单了解下这些指数的编制规则,看看主要包含哪些行业的股票。
- 基金规模: 太小的基金我有点担心,怕它不稳定或者清盘了。像那个汇添富的每月分红的,规模就不大,只有零点几个亿。但也有规模大的,比如有个叫万家中证红利ETF的,代码159581,规模就有二十多亿,听说近一年分红次数也挺多,好像有11次。
- 过往业绩和波动: 虽然分红但基金本身的业绩也很重要。不能光为了分红,结果净值跌得一塌糊涂,那不成“分自己的钱”了嘛我看到有人说,基金分红的钱也是从净值里扣的,本质上是把左口袋的钱放到右口袋。这话有道理,所以基金本身得能赚钱,分红才有意义。
- 基金经理: 虽然指数基金对基金经理依赖小点,但主动型的红利基金,基金经理的经验和风格还是挺重要的。不过我这回主要看的还是指数型的。
我的初步筛选结果和感悟
经过一番折腾,我初步筛选出来一些名字里带“红利”、“股息”、“低波动”的基金。比如:
- 中证红利指数相关的基金,A股的“现金奶牛”感觉主要集中在银行、煤炭这些。
- 一些名字里带“低波动”的红利基金,比如嘉实沪深300红利低波动ETF(515300)、南方红利低波50ETF(515450)这些。
- 还有些港股的,像富国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513950),还有前面提到的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513630)、港股通高股息(513820)等等。
通过这回实践,我算是明白了,不是所有基金都分红,也不是分红越频繁、越多就一定越关键还是要看基金本身的质地,它得能持续创造收益,这样的分红才更有价值。
我还得再花点时间,把筛选出来的这些基金再仔细对比对比,看看它们的费率、具体的持仓啥的,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得研究透了才行。毕竟投资这事儿,得自己对自己负责嘛这回的分享就到这儿,希望能给同样在琢磨这事儿的朋友们一点小小的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