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来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琢磨阿里巴巴这只股票的事儿。没啥大本事,就是喜欢瞎琢磨,自己动手试试看。今天这篇,就算是我的一点实践小记录,分享给大家瞅瞅,图个乐呵,也算是个交流。
第一步:先摸摸底,看看基本数据
我寻思着,分析股票嘛总得先知道它现在是个啥情况。我就打开那行情软件,找到了阿里巴巴(美股代码好像是*,没错?)。
第一眼看啥?当然是价格。 我瞅见的时候,价格大概在120块美金上下晃悠。然后,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昨天收盘价这些,都得过一眼,心里好歹有个谱,知道它最近波动大不大。
我还特意看了看成交量和成交额,这两个玩意儿能看出这股票火不火,多少人在买卖。我记得当时看到成交额有个好几亿美金,成交量也有个几百万股,说明还是挺多人关注的。
然后,像什么市盈率(PE),我也瞅了一眼,好像是十几倍的样子。这个数字嘛不同行业不一样,高了好还是低了得具体分析,我这也就是先记下来。
我还注意到了一个叫“振幅”的百分比,这个能看出一天内股价上下波动的幅度。还有一个“换手率”,说明股票流通性怎么样。这些都是最基础的数据,先扒拉下来再说。
第二步:瞅瞅技术分析怎么说
看完了这些干巴巴的数字,我就想着看看那些搞技术分析的都怎么说。网上不是有很多现成的分析工具嘛一点开,嚯,各种信号就出来了。
有的说“强力买入”,有的说“买入”,也有的直接给个“中性”信号,甚至还有“卖出”或者“强力卖出”的。看得我是一头雾水,感觉跟算命似的。
它们还提到什么“标准”、“斐波那契”,这些词儿听着就挺高大上,反正就是通过画线、看指标,来预测股价的走势。我也就是看看热闹,毕竟咱也不是专业搞这个的。
第三步:听听分析师们都咋咧咧
光看数据和技术信号,感觉还是不踏实。我又跑去翻了翻那些专业分析师的报告和评论。这帮人可都是科班出身,研究得肯定比我深。
我看有的分析师,比如那个摩根士丹利的啥Gary Yu,就特别看好阿里巴巴,给的评级是“增持”,目标价还定到了180美金。听着挺让人心动的哈!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乐观。也有的分析报告会提到一些风险,比如市场竞争,政策影响,公司基本面的一些变化啥的。反正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有的说股价被低估了,有潜力;有的又说现在价格不便宜,要注意风险。
我还看到一些文章会列出关键的财务指标,比如市值,市盈率(TTM)之类的,然后跟历史数据或者同行业对比一下。这些信息也挺有用的,能帮助我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这家公司。
我的一些瞎琢磨和感受
说起来,我为啥会去琢磨阿里巴巴这股票?也没啥特别的,就是最近老听人提起,自己也有点好奇。以前年轻的时候,也跟风买过几次股票,基本上都是听消息,结果,有赚有赔,总的来说还是交了不少学费。
记得有一次,也是听一个“大神”推荐,说某某股票肯定要大涨,我当时也是脑子一热,就把自己好几个月的工资给投进去了。一开始确实涨了点,把我给乐坏了,天天盯着看。结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就开始跌,那真是跌得我心惊肉跳,吃不好睡不香。实在扛不住了,割肉离场,亏了一大半。
从那以后,我就学乖了。这股市里的钱,真不是那么好赚的。 你不花心思去研究,光听别人瞎咧咧,十有八九都得当韭菜。
所以这回看阿里巴巴,我就想着自己从头到尾捋一遍。虽然我这点分析肯定不专业,也不可能预测准股价,但起码能让自己心里有个数,知道大家都在关注好在哪,风险又在哪。
经过这一通折腾,我感觉,分析股票这事儿,真是个细致活儿。数据要看,技术图形要瞅,基本面要分析,分析师的报告也得参考。但最关键的,还是得有自己的判断,不能人云亦云。
得说一句,我这纯粹是个人实践记录和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大家看个乐呵就行,真要掏钱买卖,还得自己多做功课,对自己的钱包负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